不出我前兩天文章里所料,俄方組建了一個低級別談判代表團,沒有拉外長,沒有烏沙洛夫。
代表團領隊是俄總統助理弗拉基米爾·梅金斯基,成員包括副外長米哈伊爾·加盧津、武裝部隊總參謀部總局局長伊戈爾·科斯秋科夫和國防部副部長亞歷山大·福明等人,此外還有一個所謂“專家組”,包括總參謀部新聞部副部長亞歷山大·佐林、總統國家人道主義政策局副局長葉蓮娜·波多布雷夫斯卡婭、外交部獨聯體國家第二司司長阿列克謝·波利什丘克以及國防部國際軍事合作總局副局長維克托·舍夫佐夫。
最高級別為副部長,和美國的國務卿不在一個層次上。安排這樣的代表團,既反映出俄方對和平談判毫無誠意,又體現了其傲慢,順便還羞辱了烏克蘭。
此刻,澤連斯基已經抵達土耳其。
昨天有讀友問我:既然PT不來,澤連斯基為什么要去呢?
我告訴他,澤連斯基的目的地是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并進行國事訪問。而談判地點在伊斯坦布爾,如果PT來,澤連斯基就飛到伊斯坦布爾去;如果PT不來,他結束訪問后就從安卡拉回烏克蘭。
巴西總統盧拉昨天致電PT,敦促他到土耳其與澤連斯基會談。
他還表示,如果PT不去,他就要親自飛到莫斯科。
坦率地說,看著盧拉的滿頭白發和一臉的白胡須,我有點想不通他是怎么混成總統的。
我相信他對和平的渴望是真誠的,但他對交戰雙方的了解,對事件的是非曲直,對戰爭發動者黑暗的內心世界,完全一無所知。
說得不客氣一點,他太把自己當一碗菜了——親自到莫斯科,PT就會買他的賬嗎?
想都別想!他就是帶著轎子去,也甭想把PT抬到土耳其。
正如我昨天所寫:PT絕對不敢看澤連斯基的眼睛。
當然,他也無意開展真正意義上的談判。
我相信,俄方對是戰是和尚未作出最后決定。
若戰,因為經濟面臨崩潰、武器裝備難以為繼、兵源即將枯竭等原因,俄方很可能于2025年底或2026年初再也打不下去,到那時候開啟談判,不要說沒有優勢,連均勢都沒有。
若和,俄方一直堅持的條件中,除了烏克蘭(暫時)放棄加入北約,其他全部達成不了。
俄國人現在的處境是挑糞工走路——前后都是屎(死)。
連戰與和都沒有確定,談判當然不可能取得任何成果。
因此,此次伊斯坦布爾會談——如果真能夠會談的話——雖然還沒有開始,但結局已經注定:一場無果而終的鬧劇。
我們不妨回顧一下2022年3、4月份俄烏雙方在伊斯坦布爾談判的內容。
當時俄方擬定的《伊斯坦布爾公報》中的主要條件有——
1.烏克蘭不得加入北約和歐盟;
2.克里米亞和烏東劃歸俄羅斯;
3.烏克蘭軍隊不超過8.5萬人,坦克不超過342輛,導彈射程不超過40公里。(烏克蘭方面的要求是,武裝部隊人數為25萬人,有800輛坦克,導彈射程不超過280公里)
4.由英、法、土、中、俄、美和白俄羅斯保障烏克蘭安全。
該文件第五條規定:一旦烏克蘭遭到武裝襲擊,各保證國在立即舉行緊急磋商后……將(根據烏克蘭的正式請求)向其提供援助,立即采取必要的單獨或聯合行動,包括關閉烏克蘭領空、提供必要武器、使用武力,以維護烏克蘭的安全。
這份公報讓人聯想到了1994年的《布達佩斯備忘錄》,兩者之間極為相似——如果《布達佩斯備忘錄》不能保障烏克蘭的安全,烏克蘭人憑什么相信《伊斯坦布爾公報》呢?
除了俄國,還有哪個國家有意愿、有能力武裝襲擊烏克蘭?
除了為未來俄羅斯再次入侵烏克蘭,這份《公報》沒有任何價值。
因此,2022年的伊斯坦布爾談判理所當然地破裂了。
不久之后,烏軍就鞏固了前線,并在當年夏天發動了哈爾科夫反攻,11月份將俄軍從赫爾松市趕到第聶伯河左岸。如果不是拜登政府擔心俄方扔煤氣罐,當年底戰爭可能就以烏克蘭的勝利結束了。
三年來,俄方堅稱當時談判之所以破裂,是因為英國前首相約翰遜勸說澤連斯基繼續戰斗。
今年2月,澤連斯基接受英國《衛報》采訪時駁斥了這種論調。他說,約翰遜首次訪問基輔是2022年4月,當時談判已經處于破裂狀態。約翰遜本人也稱之為“俄羅斯的宣傳”,意圖是推卸戰爭無法結束的責任。
從那時到現在,戰線幾乎沒有明顯的變化,變化的只是傷亡人數從幾萬到幾十萬,再到現在的超百萬。
但是,俄方的條件除了不再限制烏克蘭加入歐盟,其他的都沒變。
當時的烏克蘭沒有得到歐美像樣的軍事援助。三年后的今天,烏克蘭無論是軍隊的規模還是作戰能力,無論是武器裝備的數量還是生產制造能力,無論是戰術戰法還是戰場上的科技手段,都比三年前有了質的提升。
反觀俄軍,三年前的鋼鐵洪流早已不復存在,步兵進攻連基本的裝甲運兵車都極度短缺,很多人只能乘坐高爾夫球車、旅游觀光車,甚至摩托車、自行車,用毛驢拉彈藥……
這種情況下還傲慢地提出不著邊際的條件,要么是對實際情況一無所知,要么在耍談判伎倆。
但是,當世人都知道實力對比的真相后,再高明的伎倆也沒有任何作用。
烏克蘭最大的問題是人力不足,但烏方用海量的無人機參戰彌補了這個缺陷——2025年,烏軍可以得到450架以上的無人機。即便10架無人機抵1名士兵,也相當于45萬名戰士。
近日有美媒報道稱,很多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的前游戲玩家現在都是烏軍中頂級的FPV無人機操作員。
他們就像打游戲一樣操縱無人機在戰場上追殺俄兵。
如果戰爭一直持續下去,優劣之勢預計今年底將會出現變化。
因此,烏克蘭方面只需要擺出談判的姿態就行了,無所謂能不能談下去。
《華盛頓郵報》報道說,當俄方確定PT不會到場后,澤連斯基認為“這次旅行毫無意義”,計劃取消談判,甚至不允許烏克蘭代表團與俄羅斯代表團會面。
美歐代表私下勸說他派一個高級別代表團,其中包括澤連斯基的幕僚長葉爾馬克和外長西比加——與我此前分析一致。他們認為,如果烏克蘭代表出席而俄羅斯代表缺席,這將對莫斯科產生影響,而如果雙方代表都出席,則可能更接近停火。
我只能用兩個字概括這些美歐政客——天真。
幾個小時前,以西比加為首的烏克蘭代表團已經和以盧比奧領隊的美國代表團見了面。
唯一公開反對澤連斯基參加伊斯坦布爾談判的人,是德國新總理默爾茨。
這是一件好事,說明默爾茨有決心和信心幫助烏克蘭取得戰場上的優勢。
澤連斯基幕僚長葉爾馬克表示,如果PT拒絕訪問土耳其,這將是俄羅斯不愿結束戰爭的最后信號。
其實,這是一個最簡單的事實,但現在的形勢需要川普接受這個事實,因此烏克蘭人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妥協。
不過,只要不影響局勢,外交上的妥協并不重要。
現在,烏克蘭人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他們最大的困難不再是戰場,最關鍵的敵人也不再是俄國,而是川普的率性和不確定性。
事實上,全世界都必須認識到這一點。
川普此次訪問海灣三國建立新戰略關系、取消對敘利亞的制裁等一系列舉措表明,川普治下的美國正從“價值觀外交”轉變為“交易外交”、“利益外交”,從維護秩序轉而追逐利益。
這個轉變對世界規則的破壞不容小覷,它將在未來數年內重塑世界秩序,甚至可能人類社會重新置于叢林法則之下。
締造一個好世界需要全人類共同努力,而將世界推入深淵有時只需要幾個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