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把水資源當“武器”,公然關閉上游大壩,聲稱不允許印度河的 “一滴水” 流向巴基斯坦,這種不顧人道主義的做法只會引起公憤,與此同時,美國智庫還發出提醒,巴基斯坦雖然是印度的下游,但不要忘了,印度也是中國的下游,那么,印度“斷水”背后究竟有著怎樣的地緣博弈?斷水計劃又是否能得逞呢?
印度切斷巴基斯坦水源
在此次針對平民襲擊事件還未經過詳細調查,印度便將水資源武器化,宣布暫停執行與巴基斯坦簽署的《印度河水條約》。據多家媒體報道,印度先后切斷了杰納布河上的巴格利哈爾和薩拉爾兩座水電站大壩的所有閘門,一度完全切斷供水。
印度關閉上游大壩后,河流水位迅速下降干涸,河床完全裸露,部分河段甚至已經可供當地居民通行。
杰納布河是巴基斯坦東部河流,上游流經印度查謨和克什米爾,是印度河重要支流之一,而印度河則是巴基斯坦母親河,該國超80%的農業用水和60%的電力供應都依賴于印度河水系,只不過印度河上游支流大部分都流經印控克什米爾。
根據1960年印巴簽署的《印度河河水條約》規定,印度保留東部的拉維河、比亞斯河以及薩特萊杰河的水資源使用權,而西部的印度河、杰赫勒姆河、杰納布河使用權則歸屬巴基斯坦,按照協定,印度有義務讓這些河流的水源自由流向巴基斯坦,供其“不受限制地使用”。但允許印度在部分河流上游建造水壩用于發電。
此次涉及的杰納布河,巴基斯坦享有其80%的水量,但如今印度相當于單方面毀約,廢掉巴基斯坦“自由用水”的權利,這無疑將對處于下游的巴基斯坦農業灌溉和生產造成嚴重威脅。
印度正在試圖通過“水霸權”,鞏固在南亞的主導地位,但其所作所為,很可能進一步加劇地緣局勢的復雜性和不穩定性。
印度的水源戰能得逞嗎?
印度非常清楚水資源對一個國家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性,也正是因巴基斯坦境內河流水文的特殊性,成了處于上游的印度拿捏的把柄,但印度河上游的三條河流并沒有進行充分的基礎設施建設,要想完全截斷印度河水,基本只能是幻想。況且,印度現有的大壩,庫容量比較小,很難長時間阻擋河水,最后只能選擇開閘放水,甚至可能潰壩,因此對巴基斯坦的影響也是暫時的。
而這些大壩又都在印度境內,距離巴基斯坦一千多公里,關閉大壩預示著自己境內下游率先面臨干涸,泄洪也是本國領土最先受到洪水泛濫的風險。
更何況,這種行為罔顧人倫,本身就是對基本人權和國際準則的踐踏,這無疑是開了一個壞頭,甚至有可能將自己推向一個更糟糕的境地。
在印度拿著水資源當令箭之際,美國智庫CSIS分析師站出來提醒印度,雖然巴基斯坦是印度的下游,但是不要忘了印度也是中國的下游。
印度河真正的源頭在我國境內,也就是發源于岡底斯山主峰岡仁波齊峰北面冰川湖的獅泉河。獅泉河自南向北流至邦巴,后向西轉向,匯入噶爾藏布,再轉向西北進入拉達克地區,在我國境內長405公里,流域面積約為2.745萬平方公里,獅泉河是西藏西部最大的河流,對下游印度河干流水系至關重要。
另外,印度第二大河布拉馬普特拉河上游也位于我國,是發源于喜馬拉雅山脈北麓杰馬央宗冰川的雅魯藏布江,雅魯藏布江流經我國日喀則、拉薩、山南、林芝四市,在墨脫縣巴昔卡出境進入印度稱為布拉馬普特拉河,該河是印度東北地區最重要的河流,關乎著東北六邦的農業生產和居民生存。我國在雅魯藏布江下游推進的墨脫水電站,遭到印度的反對,其本身也是對身處下游,在面對水資源脆弱性的恐懼。
但印度這種“以己度人”的行為邏輯,既暴露了戰略短視,也凸顯了其對地緣關系規律的嚴重誤判。
中國是負責任的大國,絕不會切斷民用供水、損害下游生態、放棄合作開發,印度一邊呼吁譴責中國對上游水資源的開發,一邊在巴基斯坦上游“斷水”,只會給自己戴上“規則的緊箍咒”。如今巴基斯坦通過中國援建的迪阿莫-巴沙大壩和科哈拉水電站,已經將對印度河的調控能力從原來的20%提升到了60%,印度的“斷水”意圖,不僅不會得逞,還加速了巴基斯坦甚至整個南亞的“去印度化” 的戰略進程。印度的一意孤行,正在加速自我孤立,最終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