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單大量涌入,老板并不高興。
早上七點,廣東玩具廠老張的手機響個不停。美國客戶催著發十萬個毛絨玩具,說月底前必須到港。擱三年前,他肯定樂得合不攏嘴。可今天,他盯著手機直嘆氣:"又要墊錢買布料,工人加班費還漲了20%,這單做完搞不好要虧。"
關稅降了,訂單確實回來了。但現在的訂單和以前完全兩碼事。美國客戶把一個大單拆成五份,三份給中國,兩份轉去越南。貨要得分三批發,付款還要拖到圣誕節后。老張算過賬:現在接單得先墊三個月原料錢,可匯率稍微抖一抖,利潤就沒了。
更頭疼的是工人。去年廠里走了三十多個老員工,有人回老家開奶茶店,有人在抖音賣衣服。新招的小年輕干兩天就嫌累,工資要得比老師傅還高。上周五,流水線因為缺人停了半天,耽誤了六千個玩具的工期。
隔壁做燈具的老李更慘。美國客戶突然說要改包裝,原本訂好的紙箱全作廢。打電話給紙箱廠,對方說現在訂單排到兩個月后。老李急得跺腳:"改個包裝要多花八萬塊,這單白干了!"
其實老板們早就看明白了——現在的訂單就像外賣平臺發的優惠券,看著量大,實際不賺錢。做圣誕裝飾的老王掏出賬本:去年接了個五十萬美元的訂單,結果海運費用漲了三次,最后倒貼三萬。他說:"現在接單前要先查油價、問船期,比炒股還操心。"
有些老板干脆轉行。東莞做背包的老周,去年把機器賣了改做直播。現在他在拼多多賣防曬冰袖,倉庫里堆著二十萬件存貨。他苦笑:"總比天天被客戶催貨強,至少庫存爛在自家倉庫。"
還有人往東南亞跑。做塑料杯的老吳在泰國租了廠房,他說那邊電費比廣東便宜一半。但新問題又來了:泰國工人每天干夠八小時就下班,多給錢也不肯加班。上個月趕工,老吳自己上流水線干到凌晨兩點。
最讓老板們難受的是"心里沒底"。以前接單能管半年生產,現在客戶動不動就說"先做五千個試試"。做文具的老趙上個月剛買新機器,這個月客戶就說要換款式。五百萬的機器在車間吃灰,他蹲在機器旁邊抽煙:"早知這樣,還不如把錢存銀行。"
不過也有聰明人。深圳做充電寶的小林,把賣不出去的庫存改成"露營應急電源",配上野餐墊在抖音直播賣。原本30塊的成本,現在賣199還被人搶光。他說:"美國人不要的貨,中國驢友當寶貝。"
寧波做毛巾的老陳更絕。他把廠里剩下的碎布頭做成寵物玩具,掛在閑魚上賣。沒想到上??Х瑞^批量訂購,現在碎布頭比整匹布還搶手。老陳笑著說:"以前天天愁關稅,現在發現會動腦子比會接單管用。"
說到底,老板們不是怕辛苦,是怕白辛苦。關稅降了就像下雨天送傘——傘是有了,可地上全是水坑。訂單來了得接,但接之前得把每個水坑都看清楚。現在的工廠就像走鋼絲,得盯著匯率、防著漲價、算著人工,手里還得攥著備用方案。
那些熬過來的老板都說,現在做生意要"三頭六臂":一頭盯著生產線,一頭找新客戶,還有一頭琢磨怎么把邊角料變成搶手貨。廣州做家具的老梁說得實在:"哪有什么穩賺的生意,不過是今天賺的錢,留著填明天的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