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周學津 趙萌萌)5月13日,“海南牌照的醫療救護車在西藏拉警報器開道旅游”一事持續發酵,當天下午,海南省三亞市衛健委發布情況通報。
經核查,瓊B120BB車為隸屬海南經緯航空醫療急救服務有限公司(民辦營利性)的非急救醫療轉運車,于2022年7月起長期派駐省外,現由西藏經緯航空醫療急救服務有限公司管理使用,該車輛在墨脫縣存在非緊急情況下使用警燈警報器等違規違法行為。已責令海南經緯航空醫療急救服務有限公司停業整頓、對所屬全部車輛進行全面排查整改,并進一步依法依規從嚴查處。
涉事車輛(左二)停在路中。紅星新聞 圖
5月12日,有網友發布視頻稱,其在墨脫自駕途中遇到拉警報器的救護車,眾多車輛紛紛主動讓道,沒想到該救護車竟停在景點,車上有人下車拍照,上路后該救護車繼續拉響警報器。有車主質疑其不是急救出車,而是來旅游的,于是將其攔下質問,雙方發生言論沖突,隨后有人報警。
“執行緊急任務的救護車通常同時會有警燈和警報作為提示,但在轉運非緊急病人或處于非緊急情況時,為避免擾民,一般僅有警燈而無警報。”深圳市寶安區人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寶安區紅十字會急救培訓導師林錦樂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目前除警燈和警報外,暫無其他手段幫助群眾從外感識別救護車正在執行緊急任務。
“急救部門和交通部門各自有各自的調度系統,現階段,兩個系統之間的信息共享機制還未完全建立。”林錦樂表示,如果急救調度系統和交通調度系統的信息做到互聯互通,就可以嘗試采用智能短信等新形式,提醒行駛在同一條道路上的汽車車主主動讓道。“交警部門和急救調度部門信息互聯互通是大勢所趨,很多城市也在進行探索,譬如深圳市急救中心聯合深圳交警在國內率先建立救護車‘無憂避讓’機制及上線智能監控管理服務平臺。”
“民眾對于急救醫療的需求在不斷擴大,救護車作為一個集運輸、急救、經營于一身的特殊車種,享有不少特權。”5月14日,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學院副院長劉智慧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救護車在道路上可以優先通行,但使用必須嚴格限定在執行真實急救任務的場景下。一旦出現濫用,不僅會造成急救資源的浪費,還可能影響急救體系的公信力。
劉智慧建議,要加大懲處力度,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單位要加強對本單位救護車的管理,杜絕違規牽線等違法違紀行為。“應當進一步細化救護車類別以及相應的道路通行權利。目前,我國根據運載病人病癥的不同,將救護車分為普通型救護車(A型)、搶救(監護型)救護車(B型)、防護(監護型)救護車(C型)、特殊用途救護車(D型)四種類型。”劉智慧表示,要嚴格根據救護車的使用場景、服務對象區分不同的類型,予以不同的配置標準、外觀標識和道路通行權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