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綜合“今日俄羅斯”網站(RT)和塔斯社報道,分管能源工作的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稱,俄羅斯和中國就“西伯利亞力量-2”天然氣管道項目的談判取得了進展。“(俄中)雙方進行了討論,這確實是一個重要的項目。目前已經完成了一些工作,包括可行性研究……兩國領導人已指示加快推進該項目?!敝Z瓦克說。此前,俄羅斯能源部長齊維列夫7日也向媒體透露,俄中兩國正就“西伯利亞力量-2”天然氣管道項目進行“積極談判”,各公司正擬定合同條款。
普京(資料圖)
說起這個項目,最初被提出來乃至投入設計,算起來可以追溯到2020年,然后,一設計就設計了5年。延宕如此之久,必然是有原因的??偨Y來說,就是這幾年國際局勢變化太快了,擺在談判桌上的籌碼一直都在增增減減,談判的立場和條件自然也就隨之不斷變化。比如,根據外媒爆料,去年中俄重啟“西伯利亞2號”的時候,中方提出了用接近于俄羅斯國內補貼價的價格,來購買天然氣。算下來,俄羅斯肯定是不會虧的,但賺頭也有限,這就讓俄方十分“肉疼”,遲遲拿不定主意。
不過對俄羅斯來說,這條管道就是一根救命稻草。自打和西方鬧翻,歐洲對俄羅斯天然氣的需求可是大幅降低,制裁更是讓俄羅斯的經濟捉襟見肘。普京可是急著找新的買家,而中國這哥們兒正好是全球天然氣消費的頭號玩家。借助“力2”,俄羅斯不僅可以增加外匯收入,還能和中國的關系更加緊密,聯合對抗西方的壓力。所以說,這個項目對于中俄雙方,都是戰略層面的重大舉措。這事兒可不是中俄兩國的獨角戲,沿線的那些國家也想趁機撈一筆。其中,蒙古國是被挑選為中介國。
管道建設(資料圖)
俄羅斯最初力推“蒙古方案”:管道從西伯利亞出發,借道蒙古國直插中國華北,比直連路線短1000公里。但蒙古不僅要收過路費,還提出用天然氣抵償中蒙債務,被網友戲稱“中間商賺差價”。更讓中國警惕的是地緣風險。蒙古近年推行“第三鄰國”戰略,與美國、日本加強軍事合作。能源專家指出:“若管道過境蒙古,一旦國際形勢生變,中國可能面臨斷供風險。 ”俄方不得不拿出備選方案——繞開蒙古,經后貝加爾斯克直通中國。這條路線雖安全,但造價飆升。
俄烏沖突已經給我們上了一課,無論何時何地,安全都是第一要務。一旦出現外部勢力的插手,則會讓任何有前景的合作都化為烏有。所以在具體協議達成以及公布之前,都可能存在任何的不確定性,需要專業的人員去評估與決定。但是無論最終確定,都要記住保持相對靈活的策略,才能保證該線路充分發揮出自身的作用,而不是遭到有心人的破壞,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管道建設(資料圖)
尤其是蒙古國近幾年和西方國家的關系越走越近。再加上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中國自然對這條路線格外警惕,生怕美國從中攪局。而哈薩克斯坦雖然早有天然氣管道,但容量有限,根本無法承載俄羅斯的新增輸送量。要是硬修一條新的,那成本就高了去了,誰來掏錢?這就涉及到定價問題,而價格談不攏,合作自然就停滯不前了。
美國企圖利用蒙古來牽制中俄,想讓兩國產生嫌隙,而借助哈薩克斯坦作為能源過境地,能有效躲開這類潛在麻煩。蒙古方案有不少好處,可也不能掉以輕心,得仔細衡量,防止后續推進時出現意外狀況。2025年初,中緬油氣管道擴容完成,年輸油量提升至4000萬噸;中巴經濟走廊的瓜達爾港,新建的LNG接收站已開始調試;就連南海的深海氣田開采進度都比原計劃快了18個月。這些項目個個都比蒙古管道更靠譜——畢竟,沒人愿意把命脈押在一個反復橫跳的鄰居身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