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晨光灑在赤峰市林西縣南側平房區的青磚灰瓦上,曾經雜物堆積的巷道如今被綠意點綴,院落內外整潔有序,居民們的歡聲笑語灑滿街巷……這一切都得力于林西縣大力推進的平房區綜合整治行動,通過“路暖燈廁”一體化改造、文明示范戶評選、積分激勵等舉措,這片老城區不僅告別了“臟亂差”的舊貌,更建立起一套全民參與、常態長效的管理機制,讓居民從“住有所居”邁向“住有優居”。
走進銅都社區,“文明示范戶”表彰大會贏得陣陣掌聲。這場評選以“布置協調美、清潔衛生美、綠化格局美”為三大維度,通過“現場打分+綜合評比”的方式,從31戶參評家庭中遴選出10戶標桿家庭。社區“兩委”聯合“小巷管家”組成評分組,逐戶檢查院落整潔度、柴草堆放規范度等5項指標,確保公平公正。表彰現場,居民孫鳳芹捧著榮譽證書感慨道:“這份榮譽既是對我們日常習慣的認可,更是沉甸甸的責任。”作為首批示范戶,她主動承擔起“以戶帶片”的職責,帶動鄰里共同維護環境。如今,“突擊整治變常態管理、被動整改變主動維護”的理念深入人心,居民們逐漸養成“門前三包”的習慣,形成“一戶帶一片、一片帶全域”的輻射效應。
在學府社區,“綜合治理積分兌換超市”成為居民熱議的新鮮事。每月評選出的十戶“優秀示范戶”,可憑積分在指定超市兌換醬油、雞蛋等生活用品。“把自家房前屋后打掃就能得積分換商品!”居民郭振生展示著用50積分兌換的物資,笑得合不攏嘴。這一模式由社區聯合共建單位林西縣林業和草原局共同打造,積分評定小組定期入戶檢查環境衛生,重點考核垃圾堆放規范、消防通道暢通等情況,以“小積分”激發“大能量”。自積分超市運營以來,亂堆亂放現象顯著減少,居民主動參與環境治理的熱情高漲,基層治理的“獨角戲”逐漸轉變為全民參與的“大合唱”。
如果說積分制是“潤物細無聲”的引導,那么宏林社區的“垃圾干濕分離”行動則是從源頭破解環境難題的硬招。社區聯合愛心企業向試點片區捐贈2000個干濕分離垃圾桶,并舉辦專題培訓會。捐贈儀式上,企業代表克新山與城南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寧靜完成交接,這批設計科學的垃圾桶不僅解決了傳統垃圾混投的頑疾,更讓環保理念扎根居民心中。網格員們挨家挨戶派送垃圾桶時,居民劉海燕連連稱贊:“之前發的網兜式垃圾袋就很好用,現在又添了干濕分離桶,家里和街巷都干凈多了!”與此同時,社區同步推行“小巷管家”制度,聘任熱心居民擔任環境監督員。手持紅袖標的楊冰堅定表態:“我要用腳步丈量街巷,用行動守護家園!”如今,這支隊伍已成為政策宣傳、矛盾調解、環境維護的中堅力量。
從“面子”到“里子”,平房區的蛻變離不開基礎設施的全面升級。宏林社區永盛路曾是出了名的“臟亂差”片區,夏季污水漫溢、冬季路面結冰,居民苦不堪言。林西縣啟動“路暖燈廁”一體化改造,硬化巷道、安裝路燈、改建公廁、鋪設供暖管網,惠及2600余戶居民。曾經的泥濘土路變成平整水泥路,黑漆漆的夜晚被節能路燈點亮,旱廁升級為水沖式公廁,寒冬里取暖難題也得到解決。
環境整治非一日之功,常態長效更需制度保障。林西縣通過“政府引導+居民自治+社會協同”的三維聯動,將階段性成果轉化為持久動力。一方面,動態管理機制確保“文明示范戶”“積分超市”等品牌活動常做常新;另一方面,拓寬宣傳渠道,通過居民微信群、網格員入戶、志愿者宣講等方式,讓環保意識深入人心。
街巷整潔,綠意盎然,居民滿意的笑容……如今已成為林西縣平房區的“標配”。從“要我整治”到“我要維護”,從“政府單干”到“全民共建”,這片老城區正以扎實的舉措、創新的機制,書寫著人居環境提升的生動答卷,承載著居民不“平常”的幸福生活。(楊玉婷、吳鑫)
來源:林西縣委宣傳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