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之間的直接沖突是告一段落了,然而在全世界眼中都“大輸特輸”的印軍,卻在莫迪口中是“大獲全勝”。莫迪在前往阿達姆普爾空軍基地,看望此次執行任務的印度空軍時,宣稱:“應巴方請求,我們暫停了行動,但之后若再有挑釁行為,還將予以更加強勢的回應”。
這番“喪事喜辦”的操作手法讓不少人都一愣,雖然清楚是莫迪為了穩固政權而睜著眼睛說瞎話,但突破下限的程度也未免在刷新我們的認知。
不過,沒等印人黨慶祝“勝利”幾個小時,巴基斯坦就給出一記“絕殺”,直接戳破了“勝利謊言”,這場短促的沖突究竟誰勝誰負,已一目了然。
據環球時報報道巴基斯坦向印度方面移交一名被俘士兵,而這件事的來源,是印度邊境安全部隊的聲明中所提到的。
如果是交換俘虜,那確實是政治協商的喜人成果,是雙方一定程度的共贏,然而這次是巴方單方面移交俘虜,意味著印度手中還沒有一名俘虜可用于交易。
這件事,對于印度人而言,可能是“細思極恐”的,不管是空軍還是陸軍,印軍的戰斗素質對比巴方似乎差得不是一星半點。
克什米爾問題始終是懸在印巴之間的火藥桶,無論是出于民族矛盾、水資源分配還是具體的領土爭端,印巴都不太可能達成長久的和平共處,因此保持針鋒相對的戰斗力一直是頭等大事。
莫迪執政的這些年,印度整體的國民經濟確實在走上坡路,客觀來看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國際大國,與之相應的是防務預算也在連年遞增。
反觀巴基斯坦的經濟一直難有起色,尤其是美軍從阿富汗撤出之后,恐怖主義更是在不斷蔓延,很大程度上延緩了當地發展。
就在兩國經濟如此懸殊的情況下,邊境沖突爆發后,印度卻輸得體無完膚,很難讓人視若無睹。
印度國內有部分反對派已經要求莫迪就沖突作出解釋,但這件事怕翻不起什么浪花,因為這不僅僅是莫迪政府、印人黨的過失,更是印度軍方的利益。
印度2025年防務預算高達787億美元,而巴基斯坦只有102億美元,差不多是印度的八分之一,與戰力截然相反的防務開支,中間到底喂飽了多少既得利益集團,只有印度人自己清楚。
所以即便有人想拿沖突做文章,也只能選用迂回路線,質問莫迪為什么不繼續“懲罰”巴基斯坦,而不是將失敗的真相公之于眾。
巴基斯坦現在歸還俘虜,看似是給遵守停火協議,實則給莫迪出了一道難題,如果更多的證據在直接或間接證明印軍在沖突中處于劣勢,莫迪就是再想遮掩也必須給出一個交代。
無論如何,莫迪政權的下坡路從2024年大選中就能看出端倪,而且印人黨內部也出現分裂跡象,一味的通過對外嫁接矛盾,只會適得其反。
更何況,印軍客觀存在的實力問題,也不允許莫迪再走這條絕路。
希望在這場沖突真的塵埃落定之后,莫迪能學聰明一點,老老實實的解決內部矛盾,而別再“偷雞不成蝕把米”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