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中旬,中美關系上演了一出“戲劇性反轉”:中國在暫停四個月后首次向四家稀土磁體企業發放出口許可證,并重啟波音客機接收程序,釋放經貿緩和信號。
然而,美國轉身就發布新規,宣布全球范圍內禁止使用華為昇騰AI芯片,并威脅對任何使用美國AI芯片訓練中國模型的企業實施制裁。這種“前腳握手、后腳捅刀”的操作,暴露出美國對華戰略的深層矛盾——既想從中國獲取關鍵資源,又試圖掐死中國科技崛起的咽喉。
稀土作為這場博弈的核心籌碼,中國并未因發放許可證而放松管控。此次獲批的四家企業中,僅一家供貨德國大眾,其余三家外企身份未明,且無一涉及美國訂單。
數據顯示,中國稀土精煉技術占全球90%以上,中國重稀土供應占比超95%,而美國軍工70%的稀土化合物依賴中國。這種“審查制”出口策略,既保障了全球供應鏈的基本運轉,又保留了隨時收緊的主動權——正如商務部發言人所說:“任何談判必須建立在平等尊重基礎上。”
美國對華為昇騰芯片的全球封殺,看似來勢洶洶,實則暴露了其焦慮本質。昇騰系列芯片采用自研達芬奇架構,昇騰910C性能已比肩英偉達H100,新一代昇騰920更劍指行業頂尖水平。禁令發布前,昇騰芯片已在國內互聯網大廠掀起搶購潮,華為預測2025年出貨量將逼近百萬張,產業鏈上下游形成“正循環”。
美方此前實施的《人工智能擴散管制框架》本想通過分級限售遏制中國,卻意外摧毀了英偉達在中國苦心經營的CUDA生態,反而為昇騰騰出市場空間。如今,美國不得不承認“分級限售”策略失敗,轉而采取“一刀切”禁令,但這種“既要中國稀土,又不準中國造芯”的雙標邏輯,連自家企業都難以接受——英偉達被迫推出閹割版H20芯片,性能縮水60%,卻仍難滿足中國AI產業的算力需求。
面對美國“既要斷供硬件,又要封鎖算法”的雙重圍堵,中國祭出“開源大模型+自主芯片”的組合拳。深度求索(DeepSeek)開源模型以1/10的訓練成本實現GPT-4同等性能,全球下載量突破2億次,衍生模型超10萬個,成為國際開發者微調的首選基座。這種“開放生態”策略,與昇騰芯片形成深度綁定——海外企業若想使用中國開源模型,就不得不選擇不受美國制裁的昇騰硬件。
這種綁定效應已在拉美、中東等“二級限售地區”顯現。華為昇騰憑借高性價比和本地化服務,逐步替代英偉達產品;而DeepSeek等開源模型通過免費商用授權,吸引全球開發者共建生態。正如克羅地亞AI專家所言:“中國正在重塑全球AI格局,讓尖端技術不再是少數國家的特權。”
中美當前的較量,本質上是資源控制權與技術自主權的“時空競賽”:比如
稀土
:美國重建稀土產業鏈需8-10年、上千億美元投入,而中國已通過《稀土管理條例》推動產業升級,從資源出口轉向高附加值產品(如永磁電機、風電設備)的技術壁壘構建;華為昇騰與MindSpore框架深度適配,支持160多個第三方模型,形成“硬件+軟件+場景”的全棧能力,正逐步打破CUDA生態壟斷。
美國的反復無常,反而凸顯了中國“兩手準備”的穩健性:
關稅杠桿
:中方保留24%關稅的90天暫停期,28家美企暫緩制裁,隨時可重啟反制。
資源牌
:稀土出口許可證審批權牢牢在握,美國軍工供應鏈仍受制于人。
技術牌
:昇騰芯片與開源模型形成“攻守同盟”,既保障國內AI發展,又撬動全球生態重構。
當美國試圖用“規則”鎖死對手時,中國正用自主創新書寫新規則,這場較量沒有贏家通吃,唯有手握核心籌碼者方能立于不敗之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