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2日,中美兩國在瑞士日內瓦簽署聯合聲明,宣布互相降低自4月以來的“對等關稅”。
這場歷時一個多月的貿易博弈看似按下暫停鍵,但硝煙遠未散去,美國最關心的稀土出口管制,成了協議后首個“懸案”。
5月15日,中國商務部首次向四家稀土磁材企業發放出口許可證,德國大眾汽車供應商赫然在列。
但這份“禮物”并未讓白宮松一口氣,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宣稱,美國已獲得烏克蘭的高質量稀土,卻被媒體揭穿“連精煉廠圖紙都沒畫完”,這場圍繞稀土的博弈,揭開了大國競爭最微妙的一頁。
德國大眾汽車發言人的簡短聲明,與供應商確認過,部分磁鐵原料出口已獲批準,成為中美關稅戰緩和后的首個信號。
根據路透社披露,包頭天和磁材、中科三環等四家中國企業于4月底拿到許可證,可向歐洲及越南客戶出口釤、釓等中重稀土相關物項。
這看似是中方釋放善意的舉措,實則暗藏玄機,聯合聲明中,中國僅承諾“暫?;蛉∠?月2日起的非關稅反制措施”,而早前對鎵、鍺、鎢等戰略礦產的管制紋絲未動。
一位參與談判的匿名人士透露,美方曾要求全面解除稀土限制,但中方談判代表當場劃出紅線,涉及軍工的材料,沒有討論余地。
這種“選擇性放行”的策略早有伏筆,5月12日,就在聯合聲明發布的同一天,中國十大部門在長沙召開緊急會議,部署“打擊稀土走私專項行動”。
會議文件顯示,云南、江西等稀土主產區連夜升級管控系統,要求企業提交“終端用途聲明”,嚴防稀土流入美國軍工產業鏈,每批貨都要標注最終用戶,如果是波音,則將直接卡死。
特朗普在5月8日的演講中揮舞著一份文件,試圖安撫國內軍工集團,聲稱美國已經和烏克蘭簽了協議,美國會有最好的稀土。
但美國《防務新聞》很快潑來冷水,烏克蘭的稀土礦藏以輕稀土為主,且提煉技術完全依賴中國設備,所謂“協議”不過是政治表演。
現實遠比口號殘酷,美國唯一的重稀土來源是加州芒廷帕斯礦,但其精煉廠設備銘牌上至今刻著“中國恩菲工程技術公司”字樣。
五角大樓曾計劃投資12億美元在澳大利亞建廠,卻發現當地環保法規要求廢水處理技術,而這恰是中國企業的專利壁壘。
更諷刺的是,美國審計署報告顯示,即便不計成本投入,重建完整稀土供應鏈至少需10年,而美軍F-47六代機的量產節點定在2028年。
中方的反制直接刺向美國軍工命脈,每架F-35需要408公斤稀土材料,而六代機對鏑、鋱等元素的需求量再增30%。
4月中國實施管制后,美國防部被迫啟用戰略儲備,但庫存僅夠維持18個月,根據美國內部郵件顯示,因釔元素短缺,最新批次的雷達組件良品率暴跌至47%。
中國選擇此時向歐洲發放許可證,被視作“分化西方陣營”的精妙棋局,大眾汽車獲得的釹鐵硼磁體,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車電機,與軍工產業鏈無直接關聯。
而越南客戶的身份更耐人尋味,該國正承接三星電子生產基地轉移,其生產的芯片封裝材料需大量稀土,但這些產品最終多數流向中國手機廠商。
這種定向供應策略,既緩解了歐盟在電動車產業上的焦慮,又避免關鍵技術外流有分析稱,中國通過供應鏈分層,將民用與軍用稀土切割,既維系全球化形象,又保持戰略威懾。
與此同時,美國企業仍在等待北京“開綠燈”,彭博社披露,特斯拉為Optimus人形機器人申請的釹磁體許可已被擱置兩月,馬斯克不得不派工程師赴華“游說”。
5月15日,當特朗普在白宮草坪上宣稱“美國不再受制于人”時,紐約稀土期貨市場卻上演戲劇性一幕,鏑價從每公斤850美元跳水至720美元,只因交易員發現中國許可證覆蓋的品類僅占受限總量的18%。
而在江西贛州,海關緝私局剛查獲一批偽裝成陶瓷原料的3噸鏑氧化物,貨柜目的地標注著“德州儀器美國總部”。
這場博弈揭示了一個殘酷現實,當稀土成為“工業時代的石油”,控制全產業鏈的中國已掌握規則制定權。
美國《外交政策》雜志感嘆,美國擅長設計PPT上的戰機,中國人卻攥著制造它的螺絲刀。
而對于普通民眾,大眾ID.7電動車生產線恢復運轉的消息,或許比政治博弈更值得關注,畢竟在全球化時代,誰都不愿為大國角力多付3000歐元車價。
信息來源:
《A股稀土股走強,九菱科技漲超10%,大地熊漲9%,廣晟有色漲8%,西磁科技漲5%!傳中國已向4家稀土制造商發放出口許可》——和訊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