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家幺兒黑眼珠位置沒對,咋個就是斜視了嘛?”
“她只有一只眼睛有時候有點‘飄’,但過會兒就好了!可能不是斜視哦!”
很多家長覺得只有“對對眼”才是斜視,其他的“狀態”多半都不是。
但實際上“對對眼”只是斜視江湖的冰山一角!娃兒的眼睛“扯拐”,可能上演多種“迷惑行為”:
● 內斜視(對對眼):一只或者兩只眼珠子往鼻梁方向“靠攏”,偏斜角度通常較大最容易被家長發現沒對。
圖片來源:攝圖網
● 外斜視(眉來眼去):就像眼睛“開小差”,看東西時一只眼悄悄往外飄。
圖片來源:攝圖網
● 上、下斜視(翻白眼):眼珠子往上或往下“飄”,有些娃兒還會不自覺地歪腦殼。你以為是給你鬧情緒,其實是眼睛在求救。
圖片來源:攝圖網
有些家長聽到斜視,覺得娃兒只要外觀上看不出來,問題就不大,但實際這種想法等于讓娃兒眼睛開啟了“困難模式”:
立體視覺喪失
由于缺乏立體視,孩子的視覺會變“2D畫質”,雙眼配合失靈,看東西沒立體感。
日常生活中,孩子沒辦法準確判斷物體的距離,可能時常會出現下樓梯摔跤,運動時絆倒受傷等情況。
圖片來源:攝圖網
出現復視、混淆視
復視就是看同一個東西重影,混淆視就是把看見的不同的兩個物體疊加在一起了,看到的東西都奇形怪狀,像個“小怪獸”。
這種看起來就很難受,娃娃會不自覺地用一只眼睛看東西,也容易產生視疲勞,如果放任不管,時間久了,就會讓小朋友的視功能逐漸下降,直至喪失。
視疲勞癥
長時間看書、屏幕,眼睛就像要起火,頭痛、眼睛酸痛,誰也受不了。
自信心下降
同學笑他是“歪眼睛”,娃兒可能因為外貌而感到自卑,社交恐懼癥分分鐘上線。
圖片來源:攝圖網
那長大了是不是斜視自己就好了?不好意思,真相要讓你扎心了:
12歲后治療,眼睛外觀或許能“救”回來,但正常的視覺功能基本涼涼!
3歲前是視覺發育的關鍵時期,如果發現斜視,一定要應盡快進行專業檢查和治療。
如果斜視沒及時得到治療,娃兒未來的職業選擇,也很現實地會面臨“縮水”!
飛行員、外科醫生、電競選手?對不起,斜視患者真的連報名資格都可能莫得!
圖片來源:攝圖網
特別提醒:0-3歲是視覺發育黃金期,小心這些情況
? 經常歪頭看東西
? 玩具抓不準,眼神飄忽
? 陽光下總喜歡一只眼閉著
? 閱讀時容易走神或眼睛顯得特別疲倦
? 判斷不準位置,經常摔倒
圖片來源:攝圖網
一定要快!速!就!醫!
關鍵是——抓住黃金期!
眼睛的這個“超能力”,越早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越容易恢復正常。
早期篩查是關鍵!
0-3歲是視覺發育的關鍵時段,定期帶娃兒去醫院檢查,便于盡早發現眼睛到底是哪“扯拐”了。
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何治療?
發現了問題也不要慌!
如果娃兒確實有斜視,治療方法其實有很多,針對不同的情況,醫生會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給出適合的治療方案。
● 矯正屈光不正
如果是屈光不正引起的斜視,眼鏡是最基礎的“神器”。它能幫助矯正視力,讓雙眼得到更好的協調。
圖片來源:攝圖網
● 視力訓練
有些斜視需要通過視力訓練來幫助娃兒重建良好的視功能,比如定期做眼球運動、交替遮眼訓練等。
● 手術治療
有些小朋友可能需要通過手術來調整眼部肌肉的位置,重新讓兩只眼睛回到正常位置。
值得提醒大家的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很多時候以上幾種治療方案需要同時“發功”!
另外,許多娃兒斜視的同時可能還伴隨著弱視,所以需要同時治療~
圖片來源:攝圖網
關注孩子的用眼習慣
當然,除了專業指導,家長的觀察和干預同樣重要!
家長足夠重視,注意觀察娃兒日常表現并監督娃兒保持良好的用眼習慣!
打個總結,對待娃兒斜弱視問題就像泡蓋碗茶——講究三才協調!
蓋子(觀察)、茶碗(行動)、茶船(時機)缺一不可!
圖片來源:攝圖網
發現娃兒眼睛“扯拐”,莫拖時間,趕緊切正規醫院就診。
聲明:本文系醫學相關教育科普文章,不涉及具體治療方法或醫療行為,不得替代醫院就診行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