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井守的《攻殼機動隊》是賽博朋克界和科幻界不可多得的經典。
沃卓斯基姐妹是本片的狂熱粉絲,《黑客帝國》靈感就來源于此,也是許多歐美科幻片的百科全書,帶動了未來題材的黑色電影。
像斯皮爾伯格的《人工智能》,本·阿弗萊克、馬特·達蒙編劇的《心靈捕手》,卡梅隆的《阿凡達》,曾表示《攻殼機動隊》是一部偉大的作品。
他們在談到《攻殼機動隊》時都不約而同的提到一個觀點——哲學。
可哲學思辨都是形而上的概念,看起來晦澀難懂又乏味無聊,每個字都認識,連在一起卻看不懂,《攻殼機動隊》便是如此,文縐縐的說了一大段,就是不解其意。
如中文片名《攻殼機動隊》中的“殼”到底讀“ké”還是讀“qiào”,英文片名《Ghost In The Shell》中的Ghost,明明是鬼魂、幽靈的意思,為何片中要翻譯成靈魂、人格,可靈魂的英文一般都使用soul。
單單這兩個問題就值得結合劇情長篇大論。
更別說該片的主題,西方哲學與東方思維的大結合,對于觀眾來說確實有些不友好,主角總在說一些聽起來虛無縹緲的話。
就像在電梯里素子說了一大段“什么是真實的我”后,巴特吐槽道:“廢話連篇”,觀眾第一次看《攻殼機動隊》的觀感大致與其一樣。
我是誰?我在哪?我在看什么?
存在、起源、目的的人生終極三問,“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本是電影的命題變形到了觀眾身上,昏昏欲睡感隨之襲來。
為什么其他人覺得《攻殼機動隊》封神、超前?
自己只能看出來AI方面的設定超前,卻看不出來封神在哪?其實,這并不是你的問題,也不是電影的問題。
電影是一千個哈姆雷特,有人只當娛樂解悶,有人愿意深入了解,所以有些電影有門檻,有些電影挑觀眾。
《攻殼機動隊》是一部看前觀后必須做功課的影片,天然拒絕部分觀眾,喜歡者,視若神明,討厭者,棄如敝履,人之常情,不分高低。
那么作為喜歡者,《攻殼機動隊》究竟神在哪里?想要搞懂這個疑惑,先要看明白押井守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公元2029年,未來世界高度科技化、信息化,人體改造已經稀松平常,但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伴隨著犯罪高科技化。
于是針對高科技犯罪的九課成立,他們幫助六課解決了程序員外逃他國的麻煩事,也破獲了黑客入侵公共設施的電腦的案子。
但在破案過程中,素子發現清潔工與給其程序的人,他們的記憶都被篡改了。
素子因此迷茫,思考人類的定義,正當他們思索時,傀儡師來到九課,六課的人緊隨其后。
傀儡師說自己雖是AI,但覺醒了意識,也是獨立的生命體,請求到九課避難被拒絕,隨后九課遭到襲擊,傀儡師的義體被搶走。
素子跟蹤劫匪,找到了傀儡師。
傀儡師提出二人融合,讓他們更加接近真正的人類,也告知了六課的陰謀。
原來這一切都是六課所為,六課與外務省、麥格公司合作2501計劃,用研發的程序干一些地下勾當。
但傀儡師產生了自我意識,逃離了他們的控制,為了解決到這個麻煩,防止自己的陰謀敗露,六課一路追殺。
最后,在巴特的保護下,傀儡師與素子成功融合。
一個新的素子誕生,面對廣闊天地,人的問題不再困惑,新的問題接踵而至,她該何去何從。
了解了劇情,再來看片中提到的哲學概念。
“過于單一化只會走向毀滅”,“人類的獨特性就在于多樣性和繁衍性”,這是什么意思?
這與老子的“反者道之動”不謀而合,事物發展到了極限,就要走向反面,這是道的運動規律。
片中當科技成為工具,私權就會泛濫,集權后來居上,做任何事情不再考慮后果,只看當下利益。
畢竟科技可以抹掉一切人為痕跡,六課不允許使用義體,他們還是用了,甚至開發了2501計劃專為自己服務,科技的負面性被放到最大。
還有人類自身,被義體改造淪為完全體改造人。
久而久之,人類就是傀儡師口中說的簡單的復制,失去了多樣的繁衍和唯一性的生命,那人還能稱之為人嗎?只是一段用來自我儲存人類DNA的程序罷了。
社會的本質是什么樣的?是形形色色的人組成的大染缸,因差異分為不同膚色、人種、民族,社會發展的根本規律又是如何的?人與人之間的磨合。
若科技把人變得一模一樣,每個人都是完美的令行禁止的機器,那人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所以押井守在片中以靈魂來區分人類與AI,人有靈魂,AI是軀體。
素子和傀儡師的意識覺醒就是在詮釋人性思維與存在的根本關系,逐漸認識自己。
人存在認識自己的過程,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眼界的開闊,遇到不同階段的自己。
AI沒有這個過程,它的認知是從海量的數據庫里汲取一個確定的答案,有我在但沒我思,人是“我思故我在”。
當素子、傀儡師有了我思,自然就會去思考,去反抗,去做真正的生命體。
就像素子抓住的清潔工,是個獨居十年的單身漢,并沒有妻女,可他不愿意接受現實,真相很絕望卻仍想活在被篡改的記憶里。
素子看到后開始思索自我是什么,如果把一個人的記憶放在另一個人身上,原來的那個人還是自己嗎?思想和軀體,哪一個才是本體。
這就涉及到了身份隨時間變化的悖論,忒修斯之船。
為紀念忒修斯殺死怪物解救童男童女的功績,人們把忒修斯建功立業的那艘船命名為忒修斯之船。
風吹雨打,船的部件逐漸腐朽,人們用新零件不停的更換,直至所有部件都被替換完,由此產生的問題是這艘船還是原來的忒修斯之船嗎?
如果是,為什么是?如果不是,什么時候開始不是的?如果用忒修斯之船上取下來的老部件重新做一艘船,兩艘船哪艘是真正的忒修斯之船?
這是一個很難有標準答案的哲學問題,人的一生就是在各種迷茫中度過。
押井守也沒有給出確切回答,而是借新素子之口說:“孩童之時,所言俱為孩童,所思如是孩童,所論亦復孩童,唯成年之后,便將童心擯棄?!?/p>
但需要明確的是尋到自己存在的意義。
找自己是尋,優勝劣汰是尋,一旦停止尋,與行尸走肉無異,那人將不再是人。
人的存在本身沒有什么意義,但人可以在原有存在的基礎上自我塑造、自我成就,活得精彩,從而擁有意義。
這就是《攻殼機動隊》,不要停下追趕迷茫的自己的腳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