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網絡上可查,不涉及泄密,請知悉
電車滲透率破50%,為何燃油車市場還未破防,汽修店師傅先吃不上飯了?
截止今年4月我國新能源車的滲透率已經超過了50%,而這也就意味著我國國內的新能源車銷量正式超越燃油車。
當然這一增長也是得益于我國對電車發展的政策推動,包括各類置換補貼和新能源車本身產業在中國的急速發展,以及新能源車在智能化方面的技術迭代。
而且不光中國國內電車產業發展勢頭兇猛涌現出了比亞迪等眾多優勢的車企,同樣在全球新能源車市場上電車的擴張速度也遠超燃油車,預計2025到2030年全球新能源車市場的復合增長率也將達到17%。
然而電車市場的快速拓展,不僅蠶食油車份額導致燃油車市場持續萎縮。而且直接沖擊傳統的汽修行業。隨著傳統燃油車維修需求的不斷減少,傳統的汽修店也大多面臨著客戶流失和業務量下降的困境。
雖然從理論上說電車也會壞也需要修理,但實際上電車和燃油車在維修需求上存在結構性差異。
燃油車之所以有更多的維修需求,其實是因為其具備更多的機械部件,作為油車核心的發動機和變速箱等裝置,光是零部件就有約2000個。這些部件的使用就使得燃油車需要定期更換機油濾清器和火花塞等零部件。
相比之下電車的動力系統簡化為“三電”,也就是電池、電機和電控。三電不僅在電車部件中的集成化較高,而且故障率低保養也相對簡單。通常沒有大的問題只需要進行電池狀態的檢查和軟件升級即可,年均的保養成本也大概只有燃油車的20%左右。
當然電車三電系統故障率雖然遠低于油車發動機的故障率,然而一旦發生故障就更難維修。這也是傳統燃油車汽修店師傅“快吃不上飯”的原因之一。
因為即便電車因為故障到汽修店維修,汽修師傅可能也是束手無策。針對燃油車的汽修師傅實際上更懂的是機械維修,哪怕技術再嫻熟如果不懂電車的電路系統,面對電車300至800V的高壓電路和電池管理系統也是傻眼的,如果誤操作甚至會引發觸電或火災。
那么既然油車正在被電車取代,汽修行業是否也要進行轉型。答案自然是肯定的,但是對于一些較小的汽修店來說卻很難。
因為首先維修門檻就要求必須有相關資質,維修三電系統的人員需要考取電工證,同時汽修店需要獲得廠家的認證。但實際上目前傳統的汽修師傅90%以上沒有相關的資質。
而且不光如此,維修電車還需要絕緣工位和高壓檢測儀等設備,單個工位改造成本可能就高達15至20萬元左右,這對于普通的中小汽修店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成本。
可是就算考取資質投入成本,新能源車車主也普遍不會前往第三方修理廠維修,因為新能源車普遍提供5至8年的三電質保,也有部分車企承諾終身質保,但是都要求全程在4S店進行維修,否則就會被視為“脫保”。
甚至車企為了限制電池和電機等核心部件的流通以及核心數據的泄露,會對三電系統參數進行加密。從而導致汽修店只敢也只能修理電車的底盤減震和剎車片等不涉及動力的部分,相應的收入更是急劇減少。
看了電車發展對傳統汽修行業的影響,屏幕前的你有何想說的?歡迎留言討論!
讀者朋友,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后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參考資料: 大眾日報,春季車市爆發,新能源“挑大梁” 2025年前4個月產銷量首次超過1000萬輛,新能源車滲透率接近50%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32073546924004897&wfr=spider&for=pc
新京報,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連續兩個月超50%,5月車市有望平穩增長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31966243211920798&wfr=spider&for=pc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