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拿上萬元養老金,你卻只有1000多元,為什么差距這么大?有人說養老金遵循“多繳多得,長繳多得”原則,待遇水平的高低和你繳費年限,繳費基數密切相關。別人養老金高,肯定是這兩個數據高。
其實,決定養老金高低的絕不止繳費年限和繳費基數,至少受七大因素影響。
第一,繳費年限。繳費年限是決定養老金高低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基礎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公式中,繳費年限都是一個重要參數。繳費年限越長,養老金就越多。
繳費年限的重要性甚至超過了繳費基數,很多博主說靈活就業人員繳費年限最重要,繳費檔次低一點都沒關系。
所以,千萬別有交滿15年,就坐等退休的想法。如果只交15年,你的養老金可能就不高了,有能力還是不要斷繳,盡量交的時間長一點。
第二,視同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是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制度實施前,將工齡算作繳費年限。在計算養老金的時候,就會有一個過渡性養老金。一般過渡性養老金待遇水平相對較高,這會拉高養老金。城鎮職工才有視同繳費年限,而且機關事業單位人員會比較多。
第三,繳費指數。繳費指數=當年繳費基數÷繳費當年的上年度社平工資,舉個例子,2023年廣東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月平均工資為9167元。2024年廣州繳費基數下限為5500元,珠海下限為4767元。
如果都按下限繳納,廣州一名職工的繳費指數就是0.6,珠海一名職工的繳費指數就是0.52。繳費基數越高,繳費指數就越高,那基礎養老金也就更多。
當然,我們最后是按平均繳費指數,它的計算公式是:平均繳費指數 = 所有年度繳費工資指數之和 ÷ 繳費總年限。
第四,養老金計發基數和上年度當地社會平均工資。原來養老金的計算主要依據城鎮非私營單位社平工資,2019年改革后,要求使用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但為了實現平穩過渡,有些地方采用了養老金計發基數。
所以,在計算基礎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時,有些地方用的是計發基數,有些地方用的是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不管用哪個來計算,社會平均工資是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的社平工資都超過了1萬元,所以他們的養老金會偏高,這也是為什么一些人想到這些城市退休的原因。
第五,個人賬戶繳費基數。現在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職工是按繳費基數的8%計入個人賬戶,靈活就業人員是個人繳費總額的40%進入個人賬戶。
比如2024年廣東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繳費基數上限為27501元,繳費基數下限為5500元。如果按上限交,每月個人賬戶就有2200元。按下限交,每月個人賬戶就是440元。繳費基數越高,個人賬戶的錢就越多,退休后個人賬戶養老金就越多。
第六,個人賬戶記賬利率。這個就是你交的養老保險費用,每年都有一個利率,然后產生利息。這個記賬利率比銀行存款利率高多了,前幾年超過了8%,2022年還有6.69%,2023年下降至3.97%,仍然是很高的水平。早期交的比較多的參保人,利息就比較多,養老金也會多。
第七,退休年齡計發月數。之前基本上是固定的,男性60歲退休,女性55歲和50歲退休,計發月數分別為139個月,170個月,195個月。退休越晚,計發月數越少,個人賬戶養老金就越多。現在退休新規實施,每個人的退休年齡就不固定了。
看到沒有,影響養老金高低的核心因素還是繳費年限和繳費基數,其次就是退休地,退休年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