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4月29日,重慶高院黨組書記、院長李永利(左一)調研重慶國際商事法庭。吳川嬌 攝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保障中歐班列穩定暢通運行,加快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重慶法院如何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積極融入國家戰略部署,以法治護航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近日,記者專訪了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李永利。
記者:重慶法院在保障中歐班列穩定暢通運行,構建陸上國際貿易規則體系方面,有哪些嘗試和探索?
李永利:重慶在服務“一帶一路”與西部陸海新通道重大戰略實施中,具有率先探索構建鐵路提單制度的優勢與市場基礎。2017年12月,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開具全球首張鐵路提單,打破了國際貿易領域“只有海運提單,沒有鐵路提單”的格局。2020年6月,重慶兩江新區(自貿區)人民法院對全國首例鐵路提單物權糾紛案作出判決,對鐵路提單及其基本交易模式予以肯認,并明確了鐵路提單交易相關規則。該案入選最高人民法院涉“一帶一路”建設典型案例,個案裁判規則上升為司法判例,有益于規范鐵路提單交易行為,促進中歐班列有序運行。經我國政府提議,聯合國貿法會制定了《可轉讓貨物單證國際公約(草案)》,公約草案政府間談判已進入沖刺階段,重慶法院為探索陸上貿易規則體系、引領全球陸上經貿規則健全完善貢獻了司法智慧。
記者:重慶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連接點上,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重慶法院有哪些創新機制護航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
李永利:2024年5月,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復同意,重慶高院牽頭建立“服務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司法協作‘13﹢2’機制”,1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高院和2個中院參與共建,在重慶高院設立秘書處,舉辦首屆司法協作“13﹢2”論壇。各協作法院就推動重大戰略實施、加強審判事務協作、促進法律適用統一、健全工作保障機制等持續深化省級司法協作達成共識、簽訂協議、明確任務,每年發布行動計劃,逐年滾動落實,日積月累,積少成多,積厚成勢,成熟定型。目前,服務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司法協作2025年行動計劃已發布,包括加強審判職能建設、完善域外法查明協作機制、參與國際規則治理等十項內容。
記者:最高人民法院剛剛出臺《關于人民法院為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重慶法院如何抓好《意見》的貫徹落實?
李永利:當務之急就是把《意見》精神全面落實到“13﹢2”機制實質化運行中。重慶高院將積極發揮秘書處職能作用,一是發揮審判職能,完善裁判規則,統一裁判標準,依法保障通道貿易暢通、投資便利,形成一批標桿性司法案例。二是構建陸上貿易規則,積極參與“可轉讓貨物單證”改革創新,探索解決現有鐵路運單貿易障礙問題,助力參與國際規則治理,為推進多式聯運“一單制”發展貢獻中國司法智慧。三是優化多元解紛機制,探索打造“13﹢2”國際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紛中心,支持國際商事仲裁中心建設,制定規范仲裁司法審查工作指引。同時,重慶法院還將依托最高人民法院剛剛批準設立的重慶國際商事法庭,創新完善國際商事審判機制和機構建設,為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
以法治護航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
懸賞 | 歡迎提供線索,舉報這兩人有獎↓
守護少年的微笑 | 法治護“未”,春光正好
來源:人民法院報·1版
編輯:“法庭內外”新媒體工作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