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前沿】
原標題:關愛不應只是“節日限定”
劉小燕
“五一”假期的人潮退去后,重慶市榮昌區的一則消息引發社會關注。據九派新聞報道,當地政府邀請環衛、園林工人到機關食堂免費吃晚飯,以感謝“五一”期間環衛、園林工人的辛勤付出,同時給予每人從4月26日至5月5日每天100元共1000元的補助。
這份暖心之舉恰似一束光,照亮了普通勞動者的付出,也彰顯了城市管理溫度。但我們更需思考:當特殊時刻的關注褪去,如何讓對這些城市守護者的關愛嘉獎,從“偶然”的溫暖瞬間,走向“必然”的制度保障?
數據顯示,“五一”期間,榮昌區接待游客234.5萬人次,同比增長168.2%;榮昌鹵鵝銷售量290150只,同比增長752.53%。如此亮眼的消費數據,與持續奮戰的環衛工人、堅守崗位的安保人員、穿梭來往的客運司機、微笑服務的景區工作人員、席不暇暖的機關食堂廚師密不可分……這種“節日限定”式的高強度工作,并非個例。據悉,5月3日18時許,甘肅省敦煌市出現能見度小于700米的強沙塵暴天氣,隨后出現降雨天氣。面對特殊天氣,敦煌京環公司環衛職工堅守崗位,用自己的辛勤付出,全力保障城市的衛生與整潔。
當前,各地都在大力提振消費,其中促進文旅消費是重要一環,而文旅消費的平穩運行離不開一個個普通勞動者的托舉。因此,臨時性、碎片化的“偶然”關愛嘉獎固然值得肯定,但很難形成穩定預期。要打破這一困局,需推動關愛機制從“偶然”走向“必然”,讓各個節點參與高強度工作的勞動者、成績突出的勞動者都能得到相應的回報。
所謂 “必然”,是建立覆蓋全年的常態化激勵體系。例如,可參照企業績效考核制度,設立月度“服務標兵”、季度“城市貢獻獎”,讓勞動者每個月都能明確努力方向,每年都能獲得穩定的物質與精神回饋。全面化覆蓋則要求將獎勵范圍從環衛、園林等傳統行業,拓展到快遞物流、基層交通等領域。規范化保障,需要通過立法或行業規范,明確不同崗位的工作強度標準、補貼計算方式。
從“偶然”到“必然”的轉變,不僅是獎勵形式的升級,也是城市管理的進步。將尊重勞動的理念轉化為可預期、可持續的制度設計,才能讓普通勞動者的額外付出不被辜負,讓城市發展的根基更加堅實。這樣,環衛工人、安保人員就能在每一次節假日高負荷的工作后獲得相應補助,也更能在制度化的關懷中找到職業歸屬感。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