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早,賴清德在臺北賓館慶祝歐戰勝利、譴責侵略后,又立刻趕到臺南,去紀念侵略國日本帝國的殖民官員八田與一,哽咽中表示感念,賴當局對戰勝國和戰敗國、反侵略者和侵略者通吃,乍看好像特技表演,其實這正是民進黨的政治風格。
最近,旅臺日本作家本田善彥提到有臺灣朋友形容民進黨的史觀好像“自助餐”,所有的歷史論述,包括性質敵對的,都只是桌上鐵盤里的不同菜色,民進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挑哪一種菜色,或者吃多少份量,然后全部放在一個餐盤里,滿足自己的口欲。這個形容詞實在太有創意了,臺文化部門應該給予補貼。
慶祝歐戰勝利,大陸領導人提到開羅會議確定臺灣屬于中國主權,是二戰的成果。陸委會“立刻說:R.O.C政府與全體軍民在抗日戰爭中付出無數犧牲奉獻,共同反侵略、護家園,最終取得抗戰勝利,…無論是開羅宣言或波茨坦公告等具國際法效力的文件都已確認對臺灣的主權。”
“陸委會”等于承認臺灣回歸中國的國際法合法性,所以光復節放假非常合理,然而民進黨“立委”在放假事情上全部投反對票,一些“立委”甚至說“再殖民”,非常生氣。這里我們就看到民進黨當局的自助餐盤有兩道完全味道相反的菜,但他們很自在,吃了不會拉肚子。
紀念八田與一的事情也是一樣。日本統治臺灣把臺灣當成糧食和經濟作物供應地,所有的基礎設施和人力運用,都是為了達到此目的,嘉南平原的地理環境適合大量生產稻米和甘蔗,所以需要大的水利設施,這是興建嘉南大圳的原因,八田只是執行這項工作的日本技術官員。水庫和灌溉渠道蓋好后,稻米和甘蔗的產量當然大幅提升,不過這跟農民的生計是沒有關系的,在生產的過程中,臺灣佃農扮演的農奴的角色,連用水都還要交水費,辛苦種出來的作物都被強迫低價徵收,還要繳稅租給地主,生活在赤貧的狀態,嘉南大圳實際上強化了對臺灣農民的剝削,受到臺灣農民組合強烈的批判。
最現成的例子是,官田是嘉南大圳重地,來自官田的陳水扁以前不斷強調,他上面三代都是目不識的文盲,沒白米吃,只能吃蕃薯乾,民進黨造假歷史,說嘉南大圳讓60萬農民受益,請問沒有機會受教育,無法吃自己種的米的陳水扁父祖是如何受益?為什么在官田長大的陳水扁沒對八田說過什么感激的話?反而是臺南市那些跟日本殖民當局關系密切的富裕人士,成天做八田有多了不起。至于說農民為了感謝八田替他做了塑像紀念,捐款通常都有芳名冊,可否公布一下?
沒有受教育沒有米飯吃的貧窮農民生活饑餓邊緣,如何捐款?感謝八田的只有不事生產坐享其成的地主們,卻把它說成是農民感謝,這種歷史造假已經到了極端無恥的地步。因此,為了實現歷史正義,時機成熟時,必須廢除八田與一紀念公園,改建成臺灣農民組合紀念公園,以紀念日據時代為了農民生存權而遭到鎮壓的抗日人士。
至于說八田是多么偉大的工程師,讓臺灣人抬頭仰望,更是一派胡言。日本總督府在臺灣只設立中學水準的工專,訓練臺灣人成為修理工。日本戰敗前兩年,臺北帝大才設立工學院,山窮水盡的時刻,沒有師資、沒有資源。半世紀的殖民統治,沒有一個臺灣人高級工程師、測繪師、機械師、建筑師,一個都沒有。在這種情況之下,日本工程師怎么可能不特別杰出呢?尤其是今天,中國的航天和AI技術遠遠領先日本,只有“寶貝蛋”的臺灣人才會覺得自己不行。日本占領菲律賓,要掠奪菲律賓資源時,又派八田去“愛菲律賓”,結果船只被美軍炸沉喪失,算是提前被“轉型正義”。
民進黨的自助餐史觀,自己享用其樂無窮。不過這也證明了并沒有中心信念,沒有思想和人格的忠誠,只要有好處就盡量撈,沒好處就盡量躲,沒有獻身精神,唯一能夠精神動員的只有地域情感和恐陸心態,但那種淺薄的心理面對事實真相時,立刻土崩瓦解,所以黑熊學院沒辦法拿槍,只能賣逃難包。臺灣社會被民進黨教成缺乏恥感,為了權和錢什么話都可以說,什么事都可以做,培養出一大群的詐騙人才。至于被賴清德邀請來出席的所謂日本友人,之后也會體會到他們只是民進黨自助餐中的“一道菜”而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