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2025年5月16日至17日這24小時,注定成為臺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政治生涯的黑色時刻。當民進黨當局還在炒作"國際空間"幻象時,大陸、南非與島內民意形成的三重絞殺鏈,以教科書般的精準打擊將"臺頑固"勢力的生存空間壓縮到歷史冰點。
這場風暴的起點是日內瓦世衛大會會場——賴清德派出的所謂"代表團"舉著"臺灣需要入場券"的牌子在會場外表演時,大陸外交部直接援引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和世衛大會25.1號決議,宣布"未經中央政府同意,臺灣地區無權參與世衛大會"。這已是民進黨連續第9年叩門失敗,但此次不同之處在于,大陸首次使用"沒收資格"的強硬表述,183個建交國集體支持的動作更讓臺當局的"國際蹭會"淪為笑柄。
南非政府在此時補上第二記重拳堪稱神助攻。比勒陀利亞當局將臺駐南非機構從"臺北聯絡代表處"降級為"臺北商務辦事處",不僅強行將其遷離行政首都60公里至約翰內斯堡,更在官網刪除所有"臺灣代表"表述。這種"外科手術式"的外交操作包含三重殺招:更名剝離政治屬性、遷址削弱象征意義、法理上重申一中原則。值得注意的是,這已是南非2024年簽署對華戰略合作協議后第三次出手,其采用非斷交的技術性降級手段,為其他國家處理類似問題提供了范式。臺外事部門所謂的"抗議交涉"在南非政府沉默以對的態度前,活像堂吉訶德對著風車揮舞長矛。
島內民意的反噬構成最致命的第三擊。TVBS最新民調顯示47%民眾強烈反對綠營推動的"大罷免",支持者僅21%。國民黨籍民意代表王鴻薇尖銳指出:"賴清德滿意度32%、不滿意度55%的數據,比股市跌停板還難看"。更諷刺的是,其精心策劃的清除異己運動遭遇60%民眾反對,支持的僅20%,藍營已開始醞釀反制罷免程序。這種內外交困的局面,讓人想起陳水扁執政后期"深綠綁架全黨"的惡性循環,而美國媒體已敏銳察覺大陸對賴清德的強硬姿態"與當年對付陳水扁如出一轍"。
這三重打擊的聯動性遠超表面巧合。大陸沒收世衛資格是從國際法理層面否定"臺頑固"合法性,南非降級代表處則從雙邊關系維度壓縮其操作空間,而島內民意崩塌直接瓦解了賴清德的政治基礎。三者共同驗證了"臺頑固"勢力越掙扎就被捆得越緊的囚徒困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南非舉措的示范效應——作為非洲最大經濟體,其采用"非斷交的實質性降級"策略,既遵守外交慣例又明確政治立場,這種精準拿捏可能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
更深層看,這場風暴早有預兆。2024年佩洛西竄臺事件后,大陸已通過軍演抹去"海峽中線",將控制線前推至24海里。如今配合外交戰線的收網行動,形成"軍事威懾+外交孤立+民意分化"的組合拳。臺當局所謂"抗議大陸打壓"的悲情牌徹底失效——聯合國秘書長發言人早在2024年就明確表示:"臺灣是中國的一個省",而賴清德將島內"漢人"改稱"其他人口"的去中國化操作,反而加速了國際社會的警惕。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2002年陳水扁提出"一邊一國論"后,大陸迅速推動《反分裂國家法》;如今賴清德將兩岸關系定義為"敵對狀態",換來的則是更迅猛的外交圍剿。區別在于,當下中國大陸的綜合國力已是當年的數倍,而臺灣所謂的"國際空間"縮水到僅剩12個"邦交國"。當南非這樣的新興大國都選擇對臺強硬時,賴清德團隊應該明白:不是大陸變得更狠,而是"臺頑固"路線的棺材板早已釘牢。這場24小時的三連擊不過再次證明,逆歷史潮流而動者,終將被浪濤拍碎在礁石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