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印度,很多腦中對這個國家的印象并不好,主要是在幾十年前,中國和印度爆發過直接沖突,此后雖然保持著和平發展,但其曾“主動挑釁”印象揮之不去。
實際上,早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和印度的友情很好,當時八路軍前線的醫療環境不好,宋慶齡曾向印度的國大黨主席尼赫魯求援。尼赫魯派出一支醫療隊奔赴中國,中國人民對此表示感謝。
新中國成立后,這位曾經幫助過中國的尼赫魯來中國訪問,按照尼赫魯的級別,他是印度的總理,本應該由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接待,但毛主席得知后,專門從百忙之中抽出空來,專程接見了這位印度總理,期間聊了很久。
由于當時新中國也是百廢待興,所以毛主席和他聊的很好,兩國在互相幫助,反對殖民主義等問題上,產生了共鳴,甚至在此后幾年內,中國和印度的關系不亞于現在的“巴鐵”。
毛主席當時曾說,印度是中國的友好鄰居,一千年來一直如此,相信此后一千年也是如此。
然而,這看似美好的冰面之下,竟然藏著炮火。以至于戰爭爆發后,毛主席也發出了讓人震驚的疑問:我想了十天十夜,都想不通為什么印度要打我們。
赤裸裸的挑釁
說起這場戰爭,就不得不說中印的交界線。
當時按照規定,喜馬拉雅山脈和昆侖山脈高大威猛,成了兩國天然的分界線,在歷史上,把河流和山脈作為國與國的分界線,其實并不稀奇。但這竟然成了兩國在民族主義時期沖突的導火索。
尼赫魯曾提出“大印度聯邦” 構想,試圖將南亞次大陸甚至部分中國領土納入其勢力范圍。其實這種思想,完全是英國殖民主義思想,明顯侵犯了中國的領土權益。
但印度并沒有聽中國的勸告,在1954年,印度反方面把中國藏南地區等幾處,劃在了印度的地圖上,這成為了沖突的導火索。
因為中國人民始終不相信,已經獨立的印度竟然還有把別人的土地占為己有的這種“霸權主義”。
所以在重新劃分時,印度堅持以 “麥克馬洪線” 為東段邊界,問題是,這條線從未得到中國的承認,再加上印度想把新疆幾個地區“拿過去”,明顯中國不會同意。
60年代初期,中國整個國家面臨經濟困難時期,再加上西藏的部分暴亂,印度認為這是“拿來土地”的好時期,所以和西藏叛亂的首領勾結,隨后在在空喀山口開槍挑釁。
嚴重侵犯了中國的權益。
對此,毛主席認為,中國和印度的關系向來很好,在關鍵時期我們絕對不能直接鬧僵,所以中國邊防部隊撤退20公里,以此來避免沖突。
然而印度得寸進尺,于1962年10月,印度部隊打死了中國的邊防人員,毛主席得知后火冒三丈!終于下定決心,進行對印自衛反擊戰,并且下達命令:“要打,就要打痛,讓他嘗嘗侵略中國的后果?!?/strong>
于是戰爭爆發。
毛主席在高層會議上曾問,我想了十天十夜,都想不通為什么印度要打我們。
筆者認為,當時印度執意要挑釁中國,有兩個動機。
第一,印度本身骨子里極有英國殖民者留下的“侵略擴張”的野心,不然在中國已經退了一步的情況下,竟然還要得寸進尺。第二,看不起中國,這應該是最主要原因。中國退了一步,讓印度覺得中國就是和百年前一樣是個“軟蛋”。另外還有個客觀原因,就是印度當時迅速發展。
不堪一擊
1962年,印度的挑釁達到了極點,在東段,印軍在克節朗河谷建立37個據點,最近的距我軍哨所僅幾十米。
毛主席對西藏軍區司令員下達最高指示,要“打頭、切尾、斬腰、剖腹” 戰術,集中優勢兵力分割包圍印軍。
在印軍的“要教訓一下中國”的挑釁下,解放軍僅用8個小時就突破了印軍的防線,在克節朗戰役中,直接殲滅了其王牌第七旅,還俘虜了其旅長。
解放軍靠著擅長的游擊戰術,強行軍7天200公里,穿越高海拔地區,成功從羊腸小道切斷印軍的退路,讓印軍狼狽逃竄。尤其是在加勒萬河谷,我軍以步兵為主力,配合無后坐力炮和迫擊炮,僅用3天便收復失地。
此時解放軍才發現,一直叫囂不停的印軍根本不堪一擊。
在毛主席的“不打則以,要打就打痛”的命令下,解放軍發起第二次戰役,把印軍補補逼退。印方大驚,以為解放軍要占領新德里,惶恐至極,一度計劃遷都孟買。
不過,在11月21日,中國單方面宣布?;?,并主動撤離控制線20公里。
這也是毛主席的意思,毛主席認為,我們沒必要追到印度的領土上打,因為我們的目的是自衛,而不是侵略。
毛主席還說:“這一仗,至少可以保持中印邊境10年的穩定?!?/p>
事實證明,毛主席的判斷是對的,此后多年,印度再也沒有對中國挑釁,中國把印度打怕了。
整個戰爭,一共殲滅印軍5000左右,俘虜印軍3000左右,繳獲飛機坦克無數!
這場戰爭讓印度明白幾個道理。
第一,不要高估自己的實力。
第二,不要低估中國的實力,第三挑釁和侵略中國絕對沒有好下場。
歷史的鏡鑒告訴我們,中國主權問題不容妥協,但戰爭永遠是政治的延續,毛主席的智慧在于,他以雷霆手段捍衛了國家利益,這是留給后人寶貴的精神財富。
如果現在開戰,會怎樣?
1962年的慘敗讓印度吸取了教訓,多年來一直在奮力發展,已經是世界人口大國。半個世紀以來,在經濟,軍事等領域有了明顯的提高。
據悉,印度2024年GDP約3.55萬億美元,從一個糧食短缺的國家發展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印度的發展讓世界矚目,不過,印度的發展是極其不平衡的,農村地區仍有超過20%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種姓制度的陰影至今揮之不去。
軍事上,現在印度的軍人超過140萬,軍事裝備多年來一直購買美國裝備,和法國裝備,比如2025年印巴沖突中使用的“陣風”戰斗機,就是從法國購買,另外還有航母和核武器等。
但綜合看,印度的武器主要依靠進口,國防工業自主化程度遠低于中國。從某種程度上說,印度看似是“大國”,實際上在政治上,在軍事上,等等問題上和中國相差太遠,綜合國力不如中國。
但印度有個非常大的缺點,就是喜歡自夸,認為可以和中國交手,實際上這都是妄想。比如這次印巴戰爭,印度使用的陣風戰機被巴基斯坦擊落,巴基斯坦使用的正是中國的武器裝備殲-10和紅旗-9防空系統。
有軍事專家認為,如果中國和印度發生類似空戰,或許印度空軍根本來不及起飛,基地就被炸毀了,因為中國有能力做到。這并不是危言聳聽。
中國火箭軍的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射程1800公里)和轟-6K轟炸機可在沖突初期摧毀其機場,使印軍戰機“未升空即被炸毀”。
此外,中國空軍的殲-20隱身戰機(配備PL-15導彈)與空警-500預警機構建的體系優勢,可以適應各種環境,以摧枯拉朽之勢在短時間消滅敵人,所以這種假設可能成為現實。
結語
1962年的中印之戰,到2025年的印巴之戰,事實告訴我們,在現代化戰爭中,光靠野心和勇氣,無法在體系化戰爭中取得優勢,有時候還得要有自知之明。
時代依然向前發展,中國人民有足夠的勇氣團結一心保家衛國,毛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留下來的“不惹事也不怕事”的思想一直激烈著一代代中國人。
一句話,任何想要侵略中國挑釁中國的行為,都沒有好果子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