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議員怒批特朗普中東之行,實為“收錢訪問”,“他本質上就是去收保護費”。外界認為,特朗普雖然賺了錢,但卻把中東國家架在火上烤。特朗普中東這筆“生意”,為什么說表面光鮮,卻又丟了人心呢?
13日至16日的中東之行,可以說是特朗普的中東狂歡,首先與沙特簽訂1420億美元軍售大單,作為6000億美元一攬子協議的一部分,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表示,將努力推動在美國的投資額擴大到1萬億美元。
在卡特爾,特朗普宣稱已經達成了2435億美元的經濟協議,其中包括210架波音787“夢想客機”和波音777X客機,預計未來美卡有1.2萬億美元的經濟交流;阿聯酋已承諾在未來10年內向美國投資1.4萬億美元。
特朗普交易的一個特點,就是喜歡簽大單,然而無法落到實處,一陣熱鬧過后,很多項目都不了了之,所以特朗普此次大單砍得很猛,實際可能會大打折扣。
有分析指出,特朗普在俄烏談判、加沙問題、伊核談判乃至關稅問題上,都沒有拿到想要的結果,此次中東之行,以大單刷“存在感”,本質是以經濟利益為餌,緩解國內政治壓力。
說白了,特朗普是賺一筆是一筆,讓美國軍火商,科技大佬,能源公司收獲利潤,同時以安全綁定為由,強制中東國家為美國服務,拉動美國制造業,解決美國就業。
要知道,沙特一年的GDP才1萬億美元,特朗普為做出政績,希望沙特投資美國一萬億,相當于把一年的GDP交到美國手里。 這種短暫“交易型”外交手段,雖然賺錢,但卻失了人心。
此次中東之行,特朗普還帶上了超威半導體、英偉達、微軟、谷歌、特斯拉等多家科技公司巨頭,預計將向阿聯酋和沙特AI公司出口數十萬枚芯片。
另一方面,美方剛宣布完下調關稅,就開始圍剿中國尖端科技企業。美商務部警告,任何國家使用華為AI芯片,將違反美國出口管制面臨制裁。外界認為,美國正與中國搶奪中東科技制高點和話語權。
不過,沙特這些中東國家也并非“人傻錢多”,在對特朗普的到訪,沙特展現了足夠的重視并予以高規格接待,砸下大單給了特朗普足夠的“面子”,但并不意味著沙特所有問題都聽美國的。比如在特朗普提及中美關稅問題時,想表達美國讓中國屈服,并希望沙特選邊站隊時,沙特就展現出了足夠的智慧,上下一致選擇統一口徑,不予回應。
世界都看到了美國的外強中干,當然沙特等中東國家也不例外,比如與胡塞武裝停火、中東之行都撇開內塔尼亞胡,說明了特朗普與以色列之間已經出現了裂縫,轉而到有錢的中東地方大撈一筆,以緩解他近段時間連連碰壁的尷尬。
當然,沙特也不想讓美國反復訛詐,在美國一棵樹上吊死,最好的辦法就是走全球多極化道路,逐步減輕對美國依賴,堅持“去美國化”舉措。所以,沙特近年的與中國等國家開展了大量多邊外交關系,逐步加大石油人民幣結算和本幣互換協議。
更值得關注的是,沙特剛與美國簽了協議,轉頭在中國北京與中國開展了57項的合作協議,在環境、農業、水利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雖然總價值僅僅40億美元,但這種意義遠比千億軍火來的實在,這是一種長期可信的合作,而非一錘子買賣。
事實上,沙特與中國在能源、基礎設施、生物育種、新能源、農業、科技等方面都有深度和廣泛的合作,比如,寶鋼、中石化已在沙特扎根,阿里云、華為、中興云、螞蟻集團、美團等科技企業已經在沙特有所布局。中國與沙特的合作,強調的是互利共贏,合作共生,與特朗普的“交易型”吸血一樣的買賣完全有本質的區別。
特朗普強調“大單”,希望榨干沙特等中東國家最后一滴“油水”,至于能不能發展,能不能長期和平發展不是美國考慮的問題,特朗普“利己主義”的外交風格,注定走不久遠,也不符合世界發展的主流趨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