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18時許,佛山某地鐵站出口通道,燈光約只開一半。
5月13日,公告顯示,佛山地鐵3條線路末班車提前30分鐘結束運營。
5月8日起,佛山地鐵集團運營下的所有線路(包括佛山地鐵2號線、3號線及南海有軌電車1號線)提前30分鐘收車。還有網友反饋:佛山地鐵站廳開啟了“昏暗模式”,部分下行手扶電梯一度“停運節能”,部分線路列車車廂內體感“悶熱”。
這背后,佛山地鐵已連續兩年政府巨額補助后仍然虧損過億,客流強度在全部已開通軌道交通的城市中處于中下游。佛山地鐵回應南都稱:此舉是基于“運力匹配需求”的公共交通管理原則,系列調整預估一年節省成本超千萬,未來將據客流適時調整方案。專家認為,佛山地鐵在降本增效外,還需積極探索新的業務增長極。
提前30分鐘結束運營
5月6日,佛山地鐵集團官宣:8日起將其運營的所有線路提前30分鐘收車,自此,佛山2號線南莊至廣州南站方向末班車發出時間為22:30,3號線順德學院開往中山公園起始站末班車發出時間為22:15。
實際上,3月25日起,佛山地鐵2號線就“因設備設施檢修需要”提前30分鐘結束運營。“檢修”未等來“恢復”,1個半月后,佛山地鐵所有在運營線路“常態化”提前收車。
此外,佛山地鐵工作人員證實:上述線路的列車班次間隔也被拉長。以佛山2號線為例,平峰發車時間間隔由8分55秒變為9分55秒,晚間發車間隔由10分鐘左右變為約12分鐘一班。
5月10日(周末)22:00左右,南都記者在桂城站搭乘佛山地鐵3號線,當晚人流量較多,行車間隔為13-14分鐘,在灣華站搭乘佛山2號線,行車間隔為12-13分鐘?! ?/p>
空調、電梯開啟“節電模式”
還有不少網友在社交平臺反映,佛山地鐵站廳“燈光昏暗,有的燈沒開”,不少電梯開始“節能停運”,還有部分乘客反映“佛山地鐵車廂好像沒開空調,太悶熱了”。
5月8日(周四)和10日(周六),南都記者前往佛山地鐵2號線、3號線實地探訪,發現過道處大約只開了一半燈光。5月10日22:30左右,記者搭乘佛山地鐵2號線時發現,車廂內部體感溫度較站臺明顯高出許多,且空氣流通性差,有悶熱感覺。
有地鐵工作人員告訴南都記者:5月10日22點后,2號線車廂的空調“已關閉”,目的是為了“降本增效”;下行扶梯確實停運過幾天,不過已經恢復,現在開啟省電模式運行。
另一站臺工作人則稱:其實是列車空調開了“節電模式”,2號線晚間功率會更小,制冷效果比較差,近期已有不少乘客反映過這個問題。
除了在運營上“下功夫”,佛山地鐵集團內部的降本工作也在進行。日前,一則疑似佛山地鐵運營公司《優化提案》的表決公示截圖流出,有內部員工向南都記者證實:佛山地鐵通過職工代表大會,表決通過了調低職工公積金比例與取消年金的“降本舉措”?! ?/p>
回應
佛山地鐵:夜間最后半小時約600人乘坐軌道交通
佛山地鐵官方是怎么看待本次調整的呢?5月15日,佛山地鐵回復南都稱,此前通過持續監測各線路客流特征,發現各線路各時段斷面客流量遠低于運能供給水平,尤其最后半小時,2號線、3號線、南海有軌1號線平均每條線每日客流在200人次左右,共計約600人次。
根據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2025年3月發布的《城市軌道交通2024年度統計和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佛山軌道交通(不包含廣佛線數據)日均客運量為25.93萬人次。以此推算,佛山地鐵平均半小時客運量在0.54萬人次左右。對照佛山地鐵說法,佛山地鐵末班時段客流量僅為平均值的約1/9。
佛山地鐵還表示,運營時間調整后,各線路全天運營服務時間17小時,與廣佛線、廣州7號線等佛山境內線路運營服務時間保持一致,有利于增強各線路運營管理協同效率。
不過,記者查詢地鐵魁奇路站與北滘公園列車時刻表發現,當前佛山地鐵運營結束時間整體早于廣州運營地鐵,如搭乘廣州末班車地鐵再換乘佛山地鐵,可能遭遇不暢。
“作為民生服務企業,在確保通勤高峰時段服務質量的前提下,對低客流時段的過度投入不符合公共服務精準化要求,也加重運營成本負擔?!狈鹕降罔F稱。
地鐵運營成本主要包括人力成本、電費、設備維護和管理費。其中人力和能耗是其中重點,主要包括工作人員薪酬及列車牽引、空調、照明、扶梯等設備動力用電所產生的電費,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佛山地鐵透露,現階段通過優化行車組織,以及匹配客流時段及環境情況,開啟“一站一方案”車站照明、空調設備、扶梯運行節能模式等節能措施,預估全年可同比降低7.7%的用電量,節省成本超千萬。
針對部分旅客出行服務可能受影響的情況,佛山地鐵表示,將持續跟蹤客流變化,動態完善行車組織策略,當車站出現大客流短時間無法疏導緩解時,臨時增開備用列車。如果周末或者節假日期間夜間時段客流較大,將結合客流預測情況適當延長運營服務時間?! ?/p>
現狀
降本背后:客流強度全國中下游,連續兩年虧損過億
“地鐵公司適當的降本增效措施,是可以理解的?!比A南城市研究會創會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剛告訴南都。
這背后,是佛山地鐵集團兩年虧損過億的經營現狀。上海清算所披露的《佛山地鐵集團有限公司2024年年報》顯示,2024年佛山地鐵營業總收入5.86億元,營業總成本26.89億元,成本為收入的近5倍,加上其他收益(一般為財政補貼)20.81億元后,凈利潤-1.78億元,歸母凈利潤-2197萬元。
2023年,佛山地鐵集團運營情況也不容樂觀。當年佛山地鐵集團營業總收入5.53億元,營業總成本24.19億元,凈利潤-1.19億元,歸母凈利潤-2755萬元。
長期依靠巨額財政補貼、連續兩年虧損過億的另一面,是佛山軌道交通客流量一直處于全國已開通地鐵城市的中下游水平。
上述《報告》顯示,廣佛線數據并入廣州統計的情況下,佛山軌道交通的客運強度(平均每天每公里軌道線路運載的乘客人次,單位:萬人)僅為0.27。這個數值不及全國平均值0.61的一半,遠低于廣州(1.35),深圳(1.45)的客流強度,低于福州(0.60)、無錫(0.48)等與佛山軌道交通運營里程數(廣佛線佛山段里程計入統計)、人口數相近的城市,客運強度在全國已開通軌道交通的城市中處于中下游水平。
而這已是佛山地鐵客運量近年“穩步增長”后的數值。佛山地鐵集團提供的數據顯示,2024年佛山地鐵運營線網日均客運量同比增長11.6%,但客流情況仍遠低于原運能供給水平,2025年第一季度,佛山地鐵列車平均滿載率均不超過10%。
佛山大學交通規劃研究所所長曾小明分析認為,佛山地鐵初步成網,地鐵換乘條件不佳,可達性尚不足,吸引廣大市民使用地鐵作為日常通勤的主要交通工具的條件不成熟,且地鐵經過的站點周邊很多地方還沒有建沒,尚缺乏足夠人氣?! ?/p>
支招
探索多元業務模式和新業績增長極成燃眉之急
事實上,地鐵公司的經營窘境,不是一個秘密。此前媒體報道,全國幾乎所有的地鐵集團,扣除政府補貼的部分,都呈虧損狀態。這其中,與地鐵高昂的運營成本有關。
具體到佛山,上述年報顯示,2024年,佛山地鐵軌道運營的成本就達到了22億元。但軌道運營收入(大部分為票務收入)僅為4.4億元,占據總營收的75%。佛山地鐵的營業收入,主要依靠軌道運營收入。
“單靠票務收入很難覆蓋地鐵公司的運營成本。”胡剛告訴記者,即便是國內客流量靠前的地鐵公司,也很難單憑賣票支撐其運營。
以深圳地鐵為例,2024年,深圳地鐵全年客運量突破30億人次,達30.97億人次;12月31日單日客運量更是首次突破1100萬人次,達1188.5萬人次,客流強度2024年居全國首位。但即便如此,包含票務收入在內的運營收入,約59.65億,遠遠無法覆蓋深圳地鐵的運營成本。
這與地鐵定價的公益性有關。地鐵定價往往需要遵循公益性原則,價格相對低廉。在佛山,地鐵按里程分段計價,起步2元;行駛距離越長,票價越高。全線票價最高的佛山地鐵3號線,為12元。而依據交通部數據,佛山地鐵2024年客流量約1.8億人次。如果單純依賴票務收入覆蓋佛山地鐵營業成本,則平均每人次票價要來到至少14元的水平。若從佛山地鐵當前票務收入約4.4億來算,需按當前票價漲價約6倍,才能覆蓋其26.89億元的總成本。
“軌道交通的運營,從來都不單單靠賣票的收入?!焙鷦偨榻B,軌道交通站點周邊形成的土地增值效應,往往能給軌道交通企業帶來巨大效益。房地產蓬勃發展時期,地方政府通過軌道建設撬動片區開發,借助土地出讓收益進行運營補貼,但隨著房地產市場深度調整,這種依托土地財政的補貼機制正面臨現實挑戰。
橫向對比國內其他地鐵集團,深圳地鐵集團2024年年報顯示,該集團營業收入達到211.89億元,其中站城一體化開發貢獻的營收接近79.17億元,占營業收入的37%,很好反哺了軌道運營。成都軌道交通集團2024年年報中,場站綜合開發收入幾乎占總營收一半。
對此,胡剛認為,在當前形勢下,借鑒其他城市經驗,探索多元業務模式,尋求新形勢下的業績增長極,對佛山地鐵來說是“有必要的”。“歸根結底,地鐵公司既有公共服務屬性,也是企業化運營。要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自己的生存。”
影響
沒趕上末班車,只能打車或騎共享電動車
佛山地鐵各項“降本”舉措調整后對市民出行有什么影響?南都走訪發現,此項調整給部分旅客和市民出行帶來一定不便。
市民劉先生在廣州工作,有時會加班到十一點多,需經魁奇路轉乘佛山2號線回石灣,但5月8日(周四)晚,列車提前收車,他沒能趕上末班車。“以前(換乘)是來得及的,現在只能在魁奇路打車或者騎共享電動車回家。”劉先生告訴記者?! ?/p>
無奈之下騎電動車通勤10公里
無獨有偶,在廣州番禺工作的麥女士下班通勤也受到較大影響。她每天晚上11點下班,此前可以搭乘佛山地鐵2號線回到位于陳村鎮的住所。自佛山地鐵末班車提前后,騎電動車通勤10公里左右的上下班路程,成為了她無奈的選擇。
不過,市民們對佛山地鐵的變化,反響不一。有人認為,提前收車不利于廣佛同城化建設和夜經濟的發展;有人建議在周末人流量大的時候,考慮適當加密班次,延長運行時間;也有人認為,地鐵長期虧本運營,變化可以理解。
南都調研 總第682期
采寫/攝影:南都記者 孫振凌 唐宇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