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斌姬
湖州市建設局日前聯合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市通信發展辦公室和國網湖州供電公司,制定出臺《湖州市農村管線長效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并將于6月1日起正式施行。
農村管線序化是繼農房改造、村道提升后,又一項深化新時代“千萬工程”的重要舉措。“我市去年出臺了《湖州市農村管線序化三年行動方案》,明確將分階段持續向‘空中蜘蛛網’宣戰,計劃至2026年底,全面完成全市161個行政村管線序化工作。”湖州市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辦法》將與《湖州市農村管線序化三年行動方案》協同發力,構建起“規劃、建設、運維、監管”四位一體長效管理機制,為農村基礎設施精細化治理按下“加速鍵”。
據了解,在責任體系構建上,《辦法》明確,建立“1+9”責任機制。湖州市建設局牽頭統籌協調全市農村管線綜合管理和監督工作,交通、農業等6個專業部門依據自身職能分工對相關領域的農村管線建設、維護等工作進行監管,鄉鎮(街道)負責落實屬地管理工作,管線單位則履行建設和維護主體責任,通過權責清單化管理,改變過去“九龍治水”的局面,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責任體系。
建設標準創新方面,《辦法》確立了三大技術規范。其中,“三同步”機制要求管線建設與主體工程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施工;“一線三村”分類體系精準施策,高鐵高速沿線重點推進“清廢桿、清廢線、多桿合一”,不同類型村莊分別實施纜線入地、多桿合一或架空線捆扎序化;施工方案分級論證制度依據區域重要性實行差異化審批,確保建設科學規范。
監管機制完善上,《辦法》提出,通過構建市、鄉鎮(街道)、管線單位3級監管網絡,明確各層級職責。同時,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搭建農村管線數字監管平臺,集成智能巡檢、線上審批、數據分析等功能,實現管線實時監控與動態管理。
“我市去年共完成序化行政村75個,今年以來,新啟動實施15個行政村序化工作。”湖州市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辦法》的落地標志著全市農村管線管理邁入“標準化、精細化、長效化”新階段,將有力破解“重建輕管”難題,為繪就新時代“富春山居圖”、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筑牢基礎設施根基,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注入強勁動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