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一個文物展在上?;鸨俺鋈Α保∷褪?strong>有史以來全球規模最大、亞洲最高等級的古埃及文物出境展——“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這個展的受歡迎程度用“一票難求”“人滿為患”都不足以形容,此次展覽的文創銷售額超1.42億,更帶動周邊消費超100億!如此成功的展覽,它背后的策展人,是來自上海外國語大學的教授和青年學者。
上海外國語大學作為新中國成立后興辦的第一所高等外語學府,是新中國外語教育的發祥地之一,在1963年就被列入教育部全國重點大學。如今是教育部直屬的“211工程”和“雙一流”建設的全國重點大學。在國內語言教育領域屬于“金字塔”頂端的存在。
上外現有54種授課語種,包括39種現代語言以及15種冷門絕學語言課程。一聽到“冷門”,許多人都會擔心“冷門”小語種的出路在哪,而上外參與籌辦的埃及大展,正是讓“冷門絕學”如何熱起來教科書般的示范!
上海外國語大學的考古團隊在埃及薩卡拉遺址的發現,讓整個考古界都沸騰了!這座距今數千年的古城遺址,不僅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還首次實現了中國高校主導的埃及考古數字化研究項目 。
大展中,有400多件文物來自薩卡拉地區的最新考古發現,該考古發現被列為2020年全球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理論上說,出土文物在完成整理報告移交之前是不能進行展出的。但這批最新的考古發現,由埃及政府破例運送到上海展出。這離不開中埃之間長期多項密切考古合作——尤其近年來,由上外世界藝術史研究所所長朱青生帶領的研究團隊先后赴埃及實地調研考察,并與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共同簽署協議確立多個合作的長期研究項目。除了對上千件文物進行數字化的整理,未來,還將建成多模態數據庫,實現全球共享計劃,并首次以中文、英文、阿拉伯文三種語言向全世界發布考古成果。
上外是中國第一家在埃及遺址現場做考古的高校。正是中國高校將全新的圖像理論、數據庫觀念和微痕掃描等一系列圖像技術進行結合,進入埃及考古現場開展原始材料搜集整理,是中國自主開展世界藝術史研究創新的新舉措。
因為埃及的文物寶藏數量龐大,上外團隊采取“現場采集一部分、回來研究一部分、編輯著錄一部分”的接力研究方式,圖像解讀、銘文翻譯、涂色工藝識別……太多的工作需要上外人完成。
后續,上外團隊將運用《漢畫總錄》的研究成果并再次進行技術創新,與埃及國家考古隊一起,做一個面向世界文明與藝術研究圖像庫的重要組成部分——《埃及總錄》,將古代文明及其承載的智慧,以圖像數據庫和數字知識標注等多模態形式呈現出來。
而上外的計劃當然不止停留在埃及。面向絲綢之路文明研究(包括古印度研究)、西方文明探源研究(包含古希臘研究)等也已開始了學術上的準備,并率先開辟計算機藝術史領域20多年來所累積的方法論和研究方式,依托上外的語言優勢開展新一代數據庫的建設研究,致力于構建全球開放且共建的世界文明研究數據庫。
上外此次參與的古埃及文明大展,向我們詮釋了“語言”的力量。從考古到展覽、從數字化保護到呈現、從采集資料到編輯出版物……每一步都離不開上外人背后的付出,而我們也看到了語言,絕不僅限于是一個翻譯“工具”,而是對文化的深入了解和綜合多學科實力才能構建出的文明研究數據庫。
以數字人文賦能科技考古,上外人用實力為全世界呈現了一個可持續的知識發現、普及與創造的生態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