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025年5月10日,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博物院與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費爾干納國立大學聯合主辦的“虞弘的時代—1400年前的文化交響”數媒展在費爾干納國立大學開幕。同時“費爾干納—山西考古研究中心”及“文化遺產保護修復實驗室”在費爾干納大學歷史學院掛牌成立。活動之前,雙方進行了親切友好的座談并參觀了費爾干納大學校史館。
展覽開幕及掛牌儀式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長范文謙、山西博物院副院長趙志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長劉巖、民族融合研究所所長白曙璋,費爾干納國立大學校長巴哈德江、副校長阿赫馬達利耶夫、副校長馬赫穆多夫、歷史學院院長等校(院)方領導、師生及媒體代表參加上述活動。
雙方親切座談
范文謙表示,2000多年前,“絲綢之路”的開通為中西經濟、文化等交流架起了橋梁;1400年前,以虞弘為代表的中亞粟特人,來到中國,扎根晉陽(太原)。虞弘墓的發現,是上世紀末的重要考古發現,揭示了古代東西方人員往來、文化交流的盛況。本次展覽的舉辦,對于認識古代絲綢之路、中亞文化面貌等具有重要價值。今天,我們跨越萬水千山,來到了美麗富饒的費爾干納,帶著真誠合作的意愿,旨在為“一帶一路”文化建設貢獻山西考古力量。研究中心和實驗室的成立,標志著山西對外考古邁出了關鍵一步。今后,雙方將在聯合考古、人才培養、科技考古與文物保護、展覽展示等方面持續推進相關合作,不斷推動中國與烏茲別克斯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促進各國人民民心相通。
山西考古代表團
范文謙院長接受當地媒體采訪
巴哈德江校長向遠道而來的山西客人表示熱烈歡迎,他指出,自古以來,中亞和中國就有很長的交流往來歷史,從歷史文獻和考古發現得到了很好的印證。現在,兩國合作越來越多,特別是近年來兩國考古機構緊密合作,促進了費爾干納盆地甚至烏茲別克斯坦的考古學發展。中烏兩國友誼深厚,此次展覽的舉辦和聯合考古工作的開展,必將推動費爾干納大學考古學科的發展,必將促進中亞與中國歷史文化交流的深入研究,雙方的合作生動詮釋了“絲綢之路”的當代意義。今后,費爾干納大學將持續推動雙方全方位合作,共同樹立烏中兩國文化交流合作的典范。
費爾干納校方領導
文 | 白曙璋
圖、視頻 | 費爾干納國立大學
責編 | 靜 靜
初審 | 白曙璋
終審 | 劉 巖
本文轉自:公眾號“考古匯”
本文原標題:《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在烏茲別克斯坦舉辦“虞弘的時代”數媒展覽并掛牌成立聯合考古中心與實驗室》
閱讀更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