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網傳視頻稱,5月11日17時左右,內蒙古包頭市一輛兩輪電動車飛速撞向正在行駛的汽車側面。
附近居民稱,事故是兩名初中生騎車從北往南走,闖紅燈通過路口時,由于車速較快撞到了東西方向行駛的轎車。騎車的兩人均未佩戴安全頭盔,一個當場就不行了,另一個送醫院了。
有網友爆料,事故中所騎的兩輪電動車為九號電動車,時速遠遠超過了國標限速。從視頻也可以看出,由于速度太快,發生碰撞后,兩名初中生直接就飛起來了。
人們不禁要問,為何兩輪電動車能開到如此的“極速”?
2024年10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門發布《關于加強電動自行車產品準入及行業規范管理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2024年11月1日起,4項強制性國家標準及修改單正式實施,作為電動自行車強制性產品認證依據標準。公安交管部門對2024年11月1日后銷售的、不具有有效認證證書的電動自行車不予辦理登記上牌。
值得注意的是,“新國標”沿用了2018年提出的電動自行車設計速度最高25km/h的規定。
不過,限速25km/h的規定雖然已經實施多年,但落地執行效果卻打了折扣。此前有媒體調查發現,解除限速的門檻很低,賣車附贈解速服務幾乎成了行業潛規則。合乎標準的車在解除限速后能開40、50km/h。有的門店為了規避監管,引導消費者“先上牌,后解速”。
目前,從視頻中還不能確定事故車為九號電動車,但如果網上爆料屬實,也的確是一種諷刺。
在2024年11月舉辦的一場“抵制非法改裝,安全生產經營,提升服務質量倡議”的電動車安全科普行活動上,九號公司現場宣讀了“九號安全季”活動倡議書,號召廣大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們,共同參與到守法合規經營、抵制非法改裝、消除電動車安全隱患的工作當中。
據公開信息顯示,為了有效阻止非法改裝,九號公司也在技術層面做了諸多嘗試和積累。比如,有些用戶出于“長續航”的需求,會違規增加電池容量,這無疑帶來了安全隱患。針對這一問題,九號公司自研了“Ridey LONG”系統,可以安全、有效提升續航里程。此外,九號公司早前已經設置了電池和電動車的互認協議,可識別非九號車輛的電池,從技術維度來阻止電池的改裝行為。
公開信息顯示,九號公司是一家專注于智能短交通和服務類機器人領域的創新企業。該公司總部位于北京,2012年創立,2014年12月10日在開曼群島注冊。九號公司一度和小米關系密切,是小米生態鏈的重要成員之一。成立早期,小米通過旗下投資機構People Better聯合紅杉資本、順為資本等向九號公司注資8000萬美元。2020年10月,九號公司上市時,小米通過People Better持股9.82%,順為資本持股10.91%。此前有媒體報道,依托小米快速崛起的九號公司,終于在2024年完成了“去小米化”:2024年營收142億元,前五大客戶中已經沒有了關聯方小米的身影——2023年以前,小米一直是九號公司的第一大客戶。
出門在外,我們通常都會說“慢點開”。而當“速度成為一種信仰”時,往往會面臨危險的隱患。此前,雷軍在小米汽車技術發布會上公開聲稱,速度不僅僅是一樣參數,而是一種信仰。我希望每一個人坐到SU7里,轟動踏板的那一刻,都能感受到靈魂的共振。
這次兩輪車撞上汽車的事故是慘痛的,教訓也是深刻的。希望大家在路上行駛時,無論是何種交通工具,都不要超速,安全第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