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4日,印度政府宣布關閉位于杰納布河上游的巴格利哈爾水電站大壩所有閘門,再度切斷對巴基斯坦的供水,而這也是自4月22日沖突以來的,印度第三次將水資源武器化的行徑。
因此面對著印度這一而再,再而三的挑釁行動,巴基斯坦選擇亮出戰略性大壩項目,終于打破印度對印度河上游水權的長期鉗制,將歷史性斷水危機化解于無形。
印巴沖突的加劇
自2025年4月22日印控克什米爾槍擊事件引發沖突以來,印巴雙方在多領域展開激烈對抗,無論是在軍事對抗,還是在非軍事施壓下,雙方之間的局勢都呈現出了一種螺旋式升級態勢。
在軍事上,印度發動"朱砂行動"空襲巴控克什米爾9處目標,巴方則使用殲-10C戰機擊落5架印度"陣風"戰機,并以CM-400導彈摧毀印軍S-400防空系統。
雙方在克什米爾上空形成3.5分鐘航程的"高危對峙圈",伊斯蘭堡機場更是曾因此進行過緊急關閉,只為保障航線的安全。
巴方網絡攻擊導致印度70%電網癱瘓,同時摧毀旁遮普邦的"布拉莫斯"導彈庫,印度則對巴農業灌溉系統實施精準打擊。
甚至巴方還進行過明確警告的,稱其130枚核武器"不是擺設",印度則啟動50年來首次全國民防演習,雙方核彈頭總數達340枚,雙方之間的核威懾局勢也是發生了進一步的升級。
而在非軍事對抗上,雙方都有在外交與經濟上進行嘗試的,意圖在此領域中向對方實施外交與經濟的絞殺,以此來達到自身的目的。
印度驅逐巴外交官、關閉陸路口岸及港口,而巴方則是暫停印航班過境并中斷雙邊貿易,雙方在聯合國互相指控對方違反國際法。
雙方之間你來我往的,形成了一種緊張對峙的局面,但在這其中,被充當成了催化劑的,顯然就印度將水資源武器化的行徑,而這也是嚴重違反了國際法和人道主義原則的存在,受到了國際上的廣泛譴責。
印度的三次挑釁
印度三次切斷杰納布河水源(4月24日、5月4日、5月14日),并威脅"一滴水不流向巴基斯坦",導致巴農業產量腰斬。
印度于4月23日宣布暫停執行1960年簽署的《印度河用水條約》,切斷巴基斯坦90%農業用水來源,直接違反條約第12條“不得將水資源作為政治或軍事工具”的強制性規定,該條約由世界銀行擔保,具有國際法約束力。
根據該協定,印度雖掌控杰納布河等西部河流上游,需保證巴基斯坦獲得最低水量以滿足農業與民生需求,然而印度以“報復克什米爾襲擊”為由,宣稱“不允許一滴水流向巴基斯坦”。
此舉導致杰納布河下游水位驟降,河床裸露,巴基斯坦80%依賴該水系的農業灌溉與3000萬民眾飲水面臨絕境。
而不僅是水資源的缺失,印度控制著上游閥門,對巴基斯坦實施“斷水-泄洪”雙重打擊的行徑,不僅是在巴方農業根基,更是在制造著人為災害,為當地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印度在5月初突然加大烏里水電站泄洪量至每秒4500立方米,導致巴方20萬人流離失所,此舉違反《日內瓦公約》關于“禁止將民用基礎設施軍事化”的規定,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指出,此類行為構成“集體懲罰”。
而也正是印度的如此行徑,使其精準打擊民生基礎的,導致了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小麥減產60%,違反《聯合國水資源公約》第10條“不得危害他國生存用水”的條款。
2025年5月8日,印度曾因暴雨短暫開閘泄洪,導致巴基斯坦多地農田被毀,傷亡加劇,這種“水資源霸權”操作,本質是將民生資源轉化為戰略籌碼,逼迫巴基斯坦在談判中讓步。
世界糧食計劃署更是因此發出了警告,表示印度此舉可能引發區域性饑荒。
但顯然印度并沒有將這樣的警告放在心中,反而是在執行著他雙重標準下的軍事化操作,在關閉水閘的同時,其空軍卻轟炸巴方灌溉渠道,形成“斷水-毀渠”的組合打擊。
巴鐵的“戰略定海神針”
面對斷水威脅,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謝里夫強硬表態,稱水資源問題關乎“國家安全”,必要時將以軍事手段回應,同時國際法院也已收到巴基斯坦提起的訴訟。
然而現實困境難以突破,國際社會雖譴責印度單邊行動,但聯合國缺乏強制干預機制,《印度河水協定》仲裁流程冗長,難以解決即時危機。
巴國內糧食產量預計腰斬,電力短缺引發工業癱瘓,社會動蕩風險攀升,更嚴峻的是,印度蓄水后可能的“洪水攻擊”,使巴基斯坦陷入“旱澇兩難”的絕境。
面臨著這樣的絕境,巴方也終于是在這時祭出了中國制造的,向印度將水資源武器化的行徑進行著反擊行動。
迪阿莫-巴沙大壩,這座由中國電建集團承建的超級工程,耗資120億美元,于2024年完工,大壩庫容達74億立方米,可調節印度河30%年徑流量,其獨特設計不僅抵御印度泄洪威脅,更使巴基斯坦擺脫對印度河上游水流的被動依賴。
而投資了25億美元的達蘇水電站,裝機容量5400兆瓦,被譽為“海外版三峽”,其巨型水庫可儲存印度河汛期洪水,轉化為清潔能源的同時,確保旱季農業供水。
2025年夏季測試中,該電站成功抵御印度人為斷流,保障下游300萬公頃農田灌溉。
現在隨著中國援建水利設施全面運行,巴基斯坦首次掌握水資源主動權,2025年8月,巴總理夏巴茲公開宣布:“印度河不再是一條危機之河,而是繁榮之河。”
而國際社會亦在推動著重啟《印度河水條約》修訂談判的,要求印度承認巴基斯坦的水權主權。
結語
這場“斷水戰”已超越傳統軍事對抗范疇,演變為涉及水資源主權、核威懾平衡與中國基建影響力的多維博弈,當印度河的水流聲與導彈倒計時同步響起,南亞次大陸的命運,正懸于大國博弈的鋼絲之上。
而這場斷水戰的終結,則是在標志著中國基建技術已成為區域穩定的關鍵變量,巴基斯坦通過將“水劣勢”轉化為“水利優勢”,不僅破解了印度的戰略困局,更為南亞水資源沖突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式。
不知道您對此有什么看法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下你的想法,喜歡文章的話記得點贊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