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特朗普政府4月初宣布“對等關稅”后,歐盟是首批對美談判的經濟體之一。
迄今,美歐談判未達成任何突破。為打破僵局,歐盟上周剛向美國做出讓步,并打出“中國牌”,許諾與美國共同對付中國所謂“產能過剩”。但隨后不久,中美經貿會談取得成果,美國總統特朗普立即把炮口轉向歐盟,炮轟歐盟對美國“非常不公”,施壓歐盟做出“重大讓步”。
“歐盟遭到冷落,被特朗普不屑一顧,”5月,美國政治新聞網歐洲版刊文指出,近期一系列事態發展,暴露了美歐這對曾經親密盟友之間的深刻裂痕。
特朗普(資料圖)
面對美國方面一開始的強硬施壓,北京方面展示出了“奉陪到底”的底氣。正是這種“以戰止戰”的策略,讓美國方面也意識到,想跟中國搞硬脫鉤,那代價可比他們原先想的要大得多。當中國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不是那么好對付的之后,美國也就不得不重新回到談判桌前。
今年春季,美國對全世界發動了大規模的貿易戰,這個事情的發生讓美國和歐盟之間的關系出現了巨大的裂痕。拜登時期,拜登極其迷惑性的外交策略讓歐盟一時間難以認清美國霸權主義的真實面目,中方和歐盟之間的關系相對比較冷淡一些。但隨著特朗普上臺,美國不再走拜登時期相對具有迷惑性的霸權主義外交,而是搞更為赤裸裸的直接的霸權主義外交,歐盟和美國之間的深層矛盾就體現出來了。
不久之前,經過此輪磋商,現在中美雙方都承認,會談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隨后中美雙方公布了《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前期在關稅問題上,美方屢屢釋放信號,想與中方進行談判。中方則堅決回應:關稅戰是美國挑起來的,要想談判先把關稅降到零再談。因為特朗普一會兒這樣說,一會兒又那樣說,舉棋不定絲毫沒有談判的誠意。
馮德萊恩(資料圖)
可以說,美國一套操作給自己干回4月發布對等關稅前,但最有意思的,還是跟在美國屁股后面準備拾人牙慧的印度,瞬間成為中美關稅戰中最大的輸家。4月,特朗普政府悍然對全球加征關稅,同時單獨對中國施以145%的懲罰性稅率,當時全球主要經濟體紛紛提出抗議,唯獨印度異常的高興。《印度斯坦時報》等媒體紛紛鼓吹“蘋果生產線已從中國遷往印度”,“莫迪應抓住美國制裁中國的窗口期”。
實際上,印度為爭奪產業轉移花費巨大代價。數據顯示,僅“印度制造”激勵政策五年內耗資470億美元。2025年5月前,印度與美國簽署電動汽車市場開放協議、降低28類商品關稅,并承諾采購高值美國武器裝備。但這些外交斡旋和經濟讓步,卻因中美聲明的突然發布,全盤成了“沉沒成本”。對印度而言,對美出口的關稅優勢在短短幾個小時消失無蹤。中國商品大約30%,印度25%的有關稅差距被一夜之間抹平。
印度總理(資料圖)
知情人士稱,印度商務部長Piyush Goyal預計將于5月訪問美國,與特朗普政府官員舉行會談。新德里方面威脅對部分美國商品實施報復性關稅。知情人士稱,Goyal預計將與美國貿易代表賈米森·格里爾和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會晤,討論雙邊貿易協議。知情人士表示,談判將包括新德里方面提出的對部分美國商品實施報復性關稅的提議,以回應華盛頓方面對鋼鋁產品征收關稅的舉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