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槍械制造商瓦爾特武器公司(Walther Arms)官方賬號在社交平臺發布了兩支工藝手槍。
這兩支手槍以瓦爾特PDP全金屬型手槍為基礎,由該公司的“大師工廠(Meister Manufaktur)”進行雕刻和調校。兩支手槍的雕刻題材分別是“波士頓傾茶”和“野牛獵人”,將教科書上的歷史事件變成了武器上的裝飾。值得注意的是,普通的瓦爾特PDP手槍采用的是聚合物套筒座,而為了更好地展現雕刻效果,這兩支手槍都采用了金屬套筒座。同時,為了給雕刻圖案更多的表現空間,取消了套筒前部的防滑紋路。
由于采用了金屬套筒座,增加了整槍重量,可以降低射擊時的可感后坐力和槍口上跳幅度。握把底部安裝的擴張型彈匣倉口,可以提高更換彈匣的速度。從整體設計上看,這兩支手槍都很有競賽型的樣子。
這兩支手槍還取消了套筒頂部的微型紅點瞄準鏡安裝座和防塵罩上的皮卡汀尼導軌,盡管這兩項改動會影響到該槍的使用性能,但真正購買這種工藝手槍的用戶,絕對不會給它裝上瞄準鏡和戰術燈,去靶場上打上幾十發。
“波士頓傾茶”手槍采用木制握把護板,擁有非常漂亮的自然線條。采用TITAN直線形金屬扳機,可以讓扣動扳機的手指更靠下方,利用杠桿原理獲得更小的扳機力。這種扳機組以行程小而著稱,有效提高射擊精度和快速連續射擊的能力。
“野牛獵人”展現了北美印第安人狩獵北美野牛的場景,可以看到印第安人騎馬,手持弓箭和長矛獵殺野牛。需要說明的是,西方殖民者登陸美洲大陸之前,這片土地并沒有馬。印第安人通過貿易換取馬匹之后,大幅提高了狩獵效率。
后來,白人殖民者發現消滅了野牛,也就意味著消滅了印第安人生存的經濟文化社會土壤。當時美國陸軍中有一種流行觀點,認為殺死野牛是解決“印第安問題”的好辦法之一。1867年,軍官理查德·道奇上校說“多殺死一頭野牛,就能少一個印第安人”。美洲大陸上數量龐大的6000萬頭美國野牛成為他們重點獵殺的目標。根據1889年的調查數據,當時全美僅存541頭美洲野牛。鑒于其極度瀕危的生存狀況,該物種于1905年被正式列為受保護動物。通過持續的保護措施,原本瀕危的美國野牛數量已回升至約50萬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