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陽城外,起義軍發起了一次又一次沖鋒,可是均以失敗告終。
就在這時,前日與吳廣還在爭吵的田臧突然闖入營中,告知眾將領:吳廣驕,不知兵權,奉命誅殺。
隨著田臧手起刀落,吳廣在一片疑惑聲中被殺害,而這也拉開了陳勝吳廣起義失敗的序幕……
王侯將相非天定
剛拿下陳縣的陳勝非常高興,看著起義軍勢如破竹,不禁又想起了自己曾高聲呼喊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心中立刻產生了一個想法:對,今日該到我稱王了。
于是陳勝很快就將當地的三老召集前來,話語間暗示自己將要稱王。
很快場內的爭吵就變得非常焦灼,尤其是當陳勝提出要建立張楚的時候。
許多起義軍首領認為楚國作為一個諸侯國,何必要提出“張大楚國”這樣的口號,而且都認為彼此均都有巨大的貢獻,這王也不一定是陳勝的。
但是,陳勝不以為意,在強大的軍權鎮壓下,許多勸解其不要急著稱王的名士均被排擠走了。
而為獎勵吳廣給自己的起義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便大手一揮,將吳廣封為假王。他命其率領精兵悍將直取咸陽,徹底將秦朝覆滅。
不僅如此,陳勝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統性,很快就分封各級管制,派遣自己的特使前去任職,但遭到了大部分起義軍首領的拒絕。
陳勝見自己對外難以展現王威,于是將這種權勢全都拿到了內部。
當陳勝的岳父前來看望他的時候,陳勝認為自己是君,岳父是民,岳父就應該直接給自己下跪。
不僅如此,陳勝還擺出一副看不起岳父貧窮的樣貌,直接把岳父氣走。
本來心情就不舒暢的陳勝,突然聽說曾經一起耕田的雇農同伴們前來看望自己,心情稍有愉悅。
于是為了顯擺自己的權威,陳勝全然不顧前方戰事的吃緊,邀請同伴大吃大喝。但是,此時的陳勝已經不是那個可以談天說地的雇農。
幾個伙伴也全然不顧陳勝的威嚴,給其他將領講述陳勝當雇農時的諸多難堪,霎時間,陳勝臉色大變。
隨后,陳勝為了徹底斬草除根,在同伴吃飽喝足之后,就下令要將全部知曉他往事的人殺死。
而那些伙伴非常震驚,紛紛大聲斥責陳勝曾經說過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然而,陳勝對于這一切毫無感覺。
在體驗到權威的快感后,陳勝變得逐漸猖狂,起義軍中官員的任免全看自己的歡喜厭惡,生殺大權同樣如此。
很快,陳勝就發現之前與自己親近的人漸漸疏遠,而值得讓陳勝欣慰的是,周邊多了一些吹捧其功績的知心人。
在這一刻,陳勝認為王侯將相便是自己這個樣子。
張楚的末路
然而,陳勝的快樂日子并沒有持續許久,西征的事情越來越棘手:吳廣圍攻滎陽,卻沒有任何建樹。
陳勝認為吳廣已經沒有這個能力掌握軍隊,更有沒有資格去當這個假王。
而且陳勝也時常聽身邊人說,吳廣有著取代他王位的想法,所以才久攻不下,便派遣了周文前去監管。
結果周文抗擊秦軍失敗,最終兵敗自盡,起義軍受到重創。
不僅如此,自己派遣外出的各地將領也有的私自稱王,想要取代他這個雇農出身的王。
陳勝愈加瘋狂,時刻強調自己不是雇農,而是和秦始皇一樣高高在上的王。
為了“改變”自己出身,陳勝命人繼續探查知曉自己身份的舊人,隨后全部將其殺害,而且在吃穿住行方面強調自己的高貴。
陳勝又為了得到取之不盡的錢財,開始搜刮民脂民膏,想要修建和阿房宮一樣的宮殿,將禮儀規范向秦二世對標。
就在陳勝作威作福的時候,一個消息讓陳勝哭笑不得:吳廣被殺。
陳勝喜的是這天下以后是他一人的,不再有一個副王威脅自己,哭的是那個最先響應自己起義,和自己一起裝神弄鬼,在大澤鄉崛起的最后一位伙伴也離世。
更糟糕的是,在剩余的時間里,起義軍內部彼此互相爭斗,秦兵也開始進行反撲。
在陳勝吳廣起義六個月后,陳勝在自己貪戀的王座上被殺。而這一切似乎和秦朝崩塌那般相像。
政治能力缺失、被權欲所侵襲、親小人、遠賢臣等等問題,成為了陳勝勇敢光輝下的黑歷史。
而作為真正打破階級限制,在天安門廣場高喊“人民萬歲”的萬世偉人,則在品鑒陳勝吳廣起義時,給出了這場起義失敗的二“誤”。
敗局已定
歷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尤其是以春秋筆法出名的太史公,難掩對英雄的惋惜和喜歡,其中包括楚霸王項羽自刎烏江,飛將軍李廣錯失良機。
在《陳涉世家》中,太史公也將陳勝的英勇身姿描寫的栩栩如生,但是對于陳勝末年的權斗、愚昧和荒唐全然一筆帶過。
作為偉大的領袖,主席則是對歷史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尤其是陳勝,紅鉛筆的批注簡單而有力地道出了歷史的本質。
先說主席對于陳勝的批注第二筆,是“二誤”,即陳勝稱王后,開始濫殺無辜,成為真正的“孤”。親近的、共同創業的,人皆遠離,甚至背離。
這種結果皆因陳勝沒有合格的領導能力,厭惡逆耳的良言,偏愛順耳的恭維,不能做到知人善任,陳勝作為掌舵手偏離了航行。
這還只是能力無法承載野心,而主席的第二筆,“一誤”則是核心,即陳勝殺掉那些過去一起農耕,知道自己過去落魄處境的雇農。
陳勝的光彩在于打破階級限制,代表著當時困苦的百姓。按照人民史觀,陳勝是從人民群眾走出,再取得勝利,本應回到人民群眾中間。
可是陳勝迷失了本心,因權欲蒙蔽了那顆赤子之心,他認為只有封王才是人生理想,對百姓們不屑一顧,這便是主席反復提到的不應脫離人民群眾。
顯然,陳勝最終脫離了那些擁戴他稱王的階級,即農民階級。
主席是從農民階級中走出來的偉人,對于歷史更是帶著辯證思維研究,他不僅肯定了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成就,而且也稱贊了陳勝吳廣起義的正義性。
正是因為主席以史為鑒,摒棄“二誤”,知行合一,手挽手帶領人民群眾走向前方,才會有了“麥子熟了千萬次,人民萬歲第一次”的美談。
參考文獻
陳勝的長處與短處,中國知網,2009-03-06
毛澤東別具慧眼批注陳勝、吳廣有“二誤”,中國知網,2011-03-1
陳勝吳廣起義何以以失敗告終,中國知網,2011-10-08
大澤鄉起事的政治目標與陳勝的歷史功績,中國知網,2012-10-23
論《史記·陳涉世家》現代重寫文本中階級斗爭意識的表現,中國知網,2015-04-2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