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常說:心靜自然涼。本義是說只要內心平靜,身上才不熱。
實則想告訴我們為人處世時,要學會放平心態,用平常心來看待每一件事,如此人生便會更加順遂好過。
夏日炎炎,暑氣逼人,若是沒有很好的領悟這句話,或許會覺得整個夏天都是一種煎熬。而在有些人的眼里,夏日有屬于它自己的靜謐美好。
今天我們就來閱讀一首夏日唯美小詩,從中感悟著歲月的靜好,尋找一份清涼和安然。
《微涼》
寇準
高桐深密間幽篁,乳燕聲稀夏日長。
獨坐水亭風滿袖,世間清景是微涼。
賞析詩歌之前,我想簡單介紹一下其作者寇準。他是北宋初期的傳奇人物,年少聰穎,七歲便寫下《詠華山》而成名,十九歲便考中進士,開始了縱橫捭闔的官場生涯。
寇準為人剛直,為官清廉能干,官聲很好,以敢干敢諫著稱,政績斐然,曾兩度拜相。最為人所知的是他在遼國入侵時,力排眾議的主戰,并且設計讓宋真宗御駕親征,成功抵御了敵人,這才有了后來的澶淵之盟,得以讓北宋局勢穩定了下來。
寇準,是北宋初期名垂青史的一代名相,只是他的性格為人得罪了不少同僚,還引得皇帝不滿,因此仕途挫折也不少,常常遭人排擠陷害,幾度被貶謫。
《微涼》這首詩,或許正是他在經歷政治風波后,暫別了朝堂的紛爭,回歸到寧靜的生活之中,于某個夏日閑居時所作。整首小詩極富于宋詩意趣,為我們呈現出一幅夏日清涼的畫卷。
“高桐深密間幽篁”詩的開篇便為我們描繪出一幅充滿層次感的夏日圖景。
高大茂密的梧桐樹間,夾雜著清幽的竹林。
“深密” 寫出了樹葉層層疊疊、茂密濃郁的樣子,“幽篁” 是幽深的竹林,竹子修長挺拔,與梧桐樹相互映襯。
竹子和梧桐樹一深一淺,一高一低,表現夏日萬物生機勃勃的狀態,也營造出一種清幽靜謐的氛圍,奠定了清幽、靜謐的基調,為接下來的“涼風”做了鋪墊。
寫完植物,詩人再將筆觸轉向了動物。“乳燕聲稀夏日長。”小燕子的啼鳴聲漸漸稀疏,夏日的白晝顯得格外漫長。
“乳燕”是破殼不久的小燕子,在暮春初夏時,它們嘰嘰喳喳,嗷嗷待哺,熱鬧的很。到了此時它們慢慢長大了,能自己覓食活動,啼鳴聲也漸漸少了。“夏日長” 則點明了季節和時間特點。
暮春時節的呢喃燕語轉為夏日的寂寥,聽覺上的"聲稀"襯托環境的安靜,"日長"也暗示了時間的流逝,能讓讀者感受到夏日里那種悠長、慵懶、閑適的氛圍。
前兩句主要是寫景,而后兩句則開始寫人。
“獨坐水亭風滿袖”,獨自靜靜的坐在水邊的亭子里,一陣清風拂過,灌滿了衣袖,令人感到十分舒服涼爽。
水亭依水而建,周圍水汽氤氳,再加上周圍樹木叢生,有涼風也不足為奇。“滿” 字用得極為精妙,形象地寫出了風的力度和吹拂的狀態,更讓讀者感受到詩人與自然的親密接觸。
詩人獨坐水亭,并不感覺孤獨消極,而是一種遠離了塵世的喧囂,忘卻了朝堂的紛爭的閑適享受。
清風拂面那一刻,他全身心享受著獨屬于自己的這份寧靜與清涼,不禁讓他感嘆一句“世間清景是微涼”。
這世間有無數美麗的景色,但最讓人心動、最清新宜人的景致,便是此刻淡淡的、微微的涼意。
這里的 “微涼”,是指天氣的涼爽,更是一種內心的清涼。在經歷了官場的大風大浪之后,讓寇準懂得了活在當下、放空心靈的美好。
”微“字用得極妙,人生的智慧不在大起大落,而在細品這若有似無的微涼時刻。這種對"適度之美"的領悟,暗合著儒家淡泊、克制、中庸之道的精髓。
整首詩從對夏日景色的描寫,上升到對人生境界的感悟,讓讀者在感受夏日清涼的同時,也能體會到詩人對那份遠離喧囂、追求內心寧靜的心境。
炎炎夏日,忙忙碌碌,大家不妨偶爾停下腳步,讀讀詩,賞賞景,好讓心靈能得到片刻的寧靜與慰藉。
敬請關注長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