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風暴來臨時,有些人選擇沉默,而有些人被推上風口浪尖。”
這一次,站在風口的,就是歐陽娜娜。
在賴清德即將迎來上任一周年、臺灣政治局勢風雨欲來的敏感時刻,民進黨當局對島內演藝圈出手了——直指那些在大陸發展的藝人,甚至點名歐陽娜娜為“重要查核對象”,威脅依法處罰。
伴隨這一動作的,還有一個看似冷冰冰卻劍指人心的數字:20多人。
這是一次權力的示威,還是一次政治的清算?
據環球網、聯合報、中時電子報等多家媒體綜合報道,5月14日,臺灣陸委會主委邱垂正在接受采訪時直言不諱,稱部分在大陸發展的臺灣藝人,在“特定時刻”轉貼圖卡、響應大陸軍演,違反“兩岸人民關系條例”,將會同文化部進行行政查核。
尤其點名歐陽娜娜,已被鎖定為“重要的行政調查對象”,程序完成后“該罰就罰”。
罰款金額雖不驚人,10萬到50萬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2萬到11萬元,但這場風暴背后的政治意涵,遠比數字更刺眼。
陸委會副主委沈有忠補充表示,目前調查對象已初步鎖定超過20人,界定兩條“紅線”——一是“明確主張消滅臺灣主權或支持武力統一”,二是“破壞自由民主的憲政秩序”。
凡轉貼、發言或參與政治活動,觸碰上述紅線,將依法處理。
今年3月,央視發布“中國臺灣省”帖文,島內演藝圈一眾明星相繼轉發,包括侯佩岑、趙又廷、陳喬恩、陳妍希、歐陽娜娜、張韶涵等,引爆民進黨當局的敏感神經。
陸委會隨后發表所謂“最嚴厲譴責”,并揚言對相關藝人進行查辦。
不僅如此,賴清德親自出面要求,主管機關應對藝人在大陸發展的言行設定“注意事項”,陸委會更進一步聲稱將查處他們是否持有大陸身份證,儼然將文娛藝人推上“政治審判臺”。
島內媒體分析認為,此舉不僅是賴清德內外困境下的“轉向”,更是民進黨當局在美國對華政策轉彎、“脫中入北”受挫后的一次內政宣泄。
如今,“紅色在地協力者”成了新靶子,而歐陽娜娜恐怕就是那塊最鮮明的“頭號祭旗”。
邱垂正更將轉發央視帖文這種普通社交行為,指為“與大陸黨政軍合作行為”,而將藝人表達國家認同的言論定性為“威脅臺灣、破壞自由憲政秩序”。
島內媒體批評,這種邏輯已無限擴大解讀空間,明星是否轉發、是否發言、是否出現在大陸活動,都可能成為被清算的“證據”。
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此前則明確回應:包括演藝人員在內的廣大臺灣同胞,作為堂堂正正的中國人,表達國家認同、反對“臺獨”分裂,是民族大義。
民進黨當局的打壓暴露其“民主自由”的虛偽本質,限制言論、剝奪權益,試圖用恐嚇手段強迫臺灣民眾噤聲。
而歐陽娜娜本人,近期還獲聘為江西吉安市的文化旅游大使。
她在社交平臺表示:“每一次回到這里,都有一種家的感覺。”
而這樣一句簡單的情感表達,如今也成了民進黨當局眼中的“罪證”。
一場以“查處藝人”為名的政治獵巫,正在臺灣悄然上演。
島內輿論指出,當政治高于一切,連轉發圖卡、口頭發言、參加活動都能被打上“合作犯罪”的標簽,臺灣已陷入民進黨當局自設的“寒蟬效應”。
藝人們成了最直觀的靶子,而背后的普通民眾,也被這場荒誕政治所裹挾。
正如島內網友諷刺:“現在發個微博,可能比在大陸拍戲還危險。”
政治的烏云之下,“歐陽娜娜們”還能在哪里安身?
這個問題,恐怕遠比罰款更沉重。
多說一句:
微信更新了推送機制,很多小伙伴反饋說經常看不到我們的更新,這里建議大家將我們的公眾號加一個星標★,以免錯過我們的推送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