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號是印巴停火協議生效的第二天,克什米爾實控線附近表面上風平浪靜,但雙方軍隊槍口相向的架勢,就像火藥桶上的導火索。誰能想到,就在停火前24小時,印度還對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附近的軍事基地發動空襲,無人機群像蝗蟲一樣往巴方陣地撲。可讓印度沒想到的是,巴基斯坦軍方這次直接給了他們一個下馬威——除了擊落5架印度戰斗機,還把84架無人機全打了下來,殘骸堆得像座小山。
這場仗打得相當蹊蹺。巴基斯坦三軍公共關系局主任喬杜里爆料,印度早在7號晚上就急吼吼地請求停火,可巴基斯坦卻堅持“先還手再談”。直到10號雙方又干了一仗,印度再次服軟,巴方才松口。這事兒乍一聽有點矛盾,畢竟巴基斯坦之前一直喊著要克制,怎么突然就硬氣起來了?說白了,巴基斯坦這是在等一個“師出有名”的機會。你印度先動手打我,我反擊之后再談停火,既能在國際輿論上站穩腳跟,又能讓國內民眾看到政府的強硬態度。而且從軍事角度看,巴軍擊落84架無人機和5架戰斗機的戰績,足以證明他們在技術和戰術上占了上風,這時候停火,反而能把印度架在“求和”的尷尬位置上。
但停火協議達成后,莫迪政府的態度卻讓人摸不著頭腦。印度方面明確表示,這次停火只是軍事指揮官之間的對話,不會涉及政治層面。莫迪的國家安全顧問和外長蘇杰生,連巴基斯坦高層的面都沒見。這就意味著,所謂的停火協議,不過是雙方軍隊暫時放下武器喘口氣,根本沒解決克什米爾問題這個死疙瘩。印度這招“軍事停火、政治孤立”的套路,說白了就是想把巴基斯坦摁在談判桌上,卻又不想給任何實質性的讓步。更絕的是,印度還放出風聲,說未來可能會繼續對巴基斯坦境內的“恐怖分子營地”采取行動,這分明是在為下一次沖突埋雷。
克什米爾問題鬧了幾十年,表面上看是領土爭端,實際上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南亞次大陸的主導權之爭。這一輪沖突的導火索,是印度把克什米爾恐襲事件的鍋扣在巴基斯坦頭上,但明眼人都知道,印度早就想借著這個機會削弱巴基斯坦對克什米爾的控制。可讓印度沒想到的是,巴基斯坦空軍這次表現得異常強硬,7號的空戰直接把印度空軍的底褲扒了下來。印度號稱“世界第四”的空軍,開戰三天就被打掉10架飛機,飛行員被俘的視頻全網瘋傳,連美國都跳出來查是不是自己賣的F-16戰機雷達被巴軍破解了。這種情況下,莫迪就算心里再不服氣,也只能先認慫,不然真打下去,印度的臉就丟大發了。
不過,印度絕不會這么輕易認輸。新德里那幫政客心里清楚,克什米爾問題一天不解決,他們和巴基斯坦的梁子就結死了。雖然這次吃了敗仗,但印度總體國力擺在那兒,只要緩過勁來,肯定會卷土重來。莫迪拒絕和巴基斯坦展開高層對話,就是擺明了要“臥薪嘗膽”,等攢夠了力量再找場子。更值得警惕的是,印度軍方已經開始反思作戰失利的原因,尤其是裝備兼容性和指揮系統的問題。如果他們真能解決這些短板,未來巴基斯坦面臨的壓力只會更大。
對巴基斯坦來說,這次雖然打了勝仗,但絕不能掉以輕心。印度的停火只是緩兵之計,說不定哪天就會撕毀協議再次進攻。而且莫迪政府一直想通過“混合戰爭”手段,比如無人機襲擾、輿論戰甚至扶持代理人,來瓦解巴基斯坦的主權。巴基斯坦必須保持高度戒備,同時在國際上爭取更多支持,尤其是在水資源分配和克什米爾問題上,要把印度的霸道行徑曝光在全世界面前。畢竟,在這個弱肉強食的國際叢林里,光靠拳頭硬還不夠,還得會用輿論武器保護自己。
這場印巴沖突就像一場沒有劇本的戲,誰也不知道下一幕會演什么。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只要克什米爾問題不解決,南亞次大陸的火藥桶就隨時可能爆炸。而夾在中間的普通老百姓,只能在戰火中祈求和平,卻不知道這場由政客和將軍們主導的博弈,什么時候才能真正畫上句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