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到底想干什么?
剛和中方在日內瓦展開經貿會談,取得明顯成效后,反手就又作妖,公開宣布禁用華為AI芯片。
眼看著美國人民又要被特朗普帶入水深火熱中,美國媒體徹底坐不住了,直言:特朗普,聽聽勸吧,我們需借鑒中國工業化經驗!
01
據相關媒體近日報道,特朗普政府在公開表態棄用前總統拜登制定的《人工智能擴散出口管制框架》后,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發表聲明稱,在替代方案出臺之前,全球任何地方使用華為昇騰芯片的行為都會被視為違反美國出口管制規定。
并且發出警示,不允許美國AI芯片用于訓練和推理中國的AI模型。說白了就是,美國不僅要管自家的芯片去哪兒,還要插手全世界的用芯自由。
而就在此項聲明發布后沒多久,美國媒體卻開始了對自家總統的炮轟。
02
據美媒彭博社5月14日報道,特朗普政府強推的科技封鎖政策,是大錯特錯,美國如果真的想實現產業復興,就必須正視中國工業發展的成功經驗。
尤其是在吸引外資、打造高效工業中心、推動科技轉化機制等方面,值得美國深度學習。
而這種美國總統和美國媒體相互辯駁的矛盾行為,恰恰反映出了美國當前在產業競爭焦慮下的戰略迷失。
本該在全球市場自由競爭中脫穎而出的美國制造,卻開始依靠關稅和禁令筑墻自保。
禁止全球使用華為昇騰芯片,不過是這種焦慮癥的又一發作癥狀。可是,禁止別人使用技術,真的就能讓自己領先嗎?
這顯然是大錯特錯,特朗普政府的想法很簡單:只要不讓華為的芯片出現在世界上的任何服務器里,美國的GPU就能繼續一家獨大。
03
可問題是,技術從來不是靠“清場”贏得的。真正的技術領先,源于基礎科研的長期投入、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合作、以及開放環境下多元化人才的集聚。
靠行政手段排他性地清除競爭者,不僅無法建立自身的技術壁壘,反而容易陷入閉門造車、自我封閉的惡性循環。
歸根結底,美國真正的問題,不在于華為多強,而在于自己缺乏更新認知的勇氣。
華為在遭遇數輪打壓后,非但沒有被迫停滯,反而持續推動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在高性能AI芯片、大規模算力集群、操作系統和軟件生態等關鍵領域取得突破。
這種逆境中展現出的內生動力和技術韌性,恰恰揭示了一個成熟科技企業的戰略耐力與體系化能力。
相較之下,美國的一些高科技公司雖然技術領先,卻被政客拉入了地緣政治的泥潭,逐漸喪失了獨立發展的空間。
在政策的不確定性和意識形態的干預之下,這些原本應該專注于創新和市場競爭的企業,卻被迫承擔了“國家工具”的角色,參與到對外技術封鎖和市場割裂的行動中。
全球化布局被人為切割,研發方向被安全話語主導,商業判斷被政治風險取代。長此以往,不僅削弱了企業的競爭力,也動搖了美國科技生態的根基。
而即便美國底牌盡出,封鎖不斷,中國還是能找到反制的舉措。
阻斷法、反制裁法、不可靠實體清單……這些法律工具已經可以明確表明,中國不接受無理打壓,也不會因為美國的霸權姿態而放棄與世界的正常合作。
技術發展不是靠屏蔽,產業的進步也不是靠消滅競爭。特朗普的“全球禁令”或許能帶來短暫的市場震蕩,但它卻無法真正阻止華為和中國AI生態的前進之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