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粟裕
5月16日,2025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在武漢舉行。封面新聞記者從大會現場獲悉,《數字教育合作武漢倡議》發布。倡議呼吁,共建數字教育標準,推動平臺互聯。構建多邊協同的數字教育治理體系,建立國際數字教育標準框架,制定跨國互通的認證體系,推動智慧教育全球互聯。同時,共享優質教育資源,促進要素互濟,共同打造多語種、跨文化、高適配的共享資源庫。
《數字教育合作武漢倡議》發布。封面新聞記者粟裕攝影
教育部表示,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深刻改變著人類生產生活方式。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數字技術在實現全納、公平、有質量的教育和全民終身學習的目標方面表現出強大活力,正全面重構教育生態,加速推動全球教育進入智慧教育新階段。
世界和平與發展正面臨多元挑戰,為創造智能時代更加公平、更有韌性、更可持續的教育未來,本屆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呼吁國際社會攜起手來,共迎新階段,共建新標準,共創新路徑,加快落實2024年聯合國未來峰會《全球數字契約》,加速實現教育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SDG4),推動建立創新發展、安全發展、普惠發展的國際數字教育發展共同體。
為此,本屆大會倡議:一是共建數字教育標準,推動平臺互聯。呼吁構建多邊協同的數字教育治理體系,加強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等機構的合作,建立國際數字教育標準框架,制定跨國互通的認證體系,推動智慧教育全球互聯。加快教育領域專用大模型建設,深入推進人工智能大模型與教育場景的融合創新,探索未來學校、未來課堂與未來學習中心等新型教育空間的建設與應用。
開發跨國互認的智慧教育教學能力發展體系,協同打造未來教師隊伍,推進人工智能全學段教育和全社會通識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升公民的數字素養,培養適應智能時代發展的高水平復合型數字人才。
二是共享優質教育資源,促進要素互濟。呼吁共同打造多語種、跨文化、高適配的共享資源庫,持續擴大世界數字教育聯盟成員規模,推廣數字教材、智能助手、數字畫像等工具的大規模、常態化應用。探索人機協作的優質數字資源開發模式,強化智能教育產品、工具、服務、監管。提高數字教育可及性,幫助發展中國家推進教育數字化。
三是共促教育智能轉型,實現經驗互鑒。呼吁廣泛開展人工智能教育的國際合作,彌合全球智能鴻溝。構建語料開放、模型開源、算力共享的技術服務體系,以開源協作方式開展數字教育共性技術聯合攻關,構建協同創新的研發生態。聯合開展智慧教育創新實驗,探索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技術在教育中有效應用和實踐路徑,建立常態化經驗共享機制,為全球教育變革提供技術解決方案和實踐指南。
四是共護人工智能安全,加強理念互通。呼吁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堅持倫理先行、以人為本,發展與應用人工智能,協同建立并完善人工智能教育應用的倫理準則、規范及問責機制,確保安全可信教育人工智能工具供給。
建立健全“人工智能+教育”安全保障制度,保障數據安全、人工智能算法和倫理安全。促進各國在倫理理念、規范制定等方面的深入交流,凝聚全球共識,共同推動科技向善,賦能教育可持續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