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圖片由AI生成
2016年,好像一切都騰飛了。
繁榮的表象掩蓋了涌動的暗流,改變正無聲蔓延。
喬治·帕克在《下沉年代》的開頭寫道:仿佛在一夜之間,世界轟然倒塌。華盛頓的說客比政客還多,紐約交易部門的底線蕩然無存,佛羅里達州的樓價跌至谷底,鐵銹地帶的鋼鐵工廠紛紛倒閉,南方的農田荒廢,煙草種植成了過去式。“贏家將贏得更多,像充滿氣的飛艇飄上云端;而輸家則經歷漫長的墜落,跌至谷底,甚至有些永遠不會觸地。”
繁榮與衰敗的分界線變得愈發清晰,令人難以忽視——這才是那個時代真正的景象。
2015-2016年,是中國教育行業的“膨脹期”。資本驅動、市場紅利釋放、政策寬松,描繪出一幅令人沉醉的繁榮畫卷。然而,伴隨泡沫的膨脹,隱患也悄然顯現:過度競爭、惡性擴張、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逐漸浮出水面。2017年開始,政策、資本與市場環境開始深刻變化,整個行業進入“調整期”,走向了新的拐點。
個體與行業在時代巨輪的碾壓下皆為浮塵。站在2024年的末尾回望,我們在檢討個人的同時,也迫切地想要知道,2015-2024這十年間,究竟發生了什么?
上一篇回顧:我們何以走到今天 | 2015-2016教培大轉折
2017年
2017年1月 國務院印發《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
規劃提出,到2020年要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進展,推動中國邁向人力資源強國和人才強國。文件中特別提及科技教育、勞動教育、文化修養類實踐活動及研學旅行等細分領域,推動這些新興方向快速興起。這一年,全國民辦教育學校數量達到17.76萬所,占比34.57%,成為行業的重要力量。
2017年1月 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
為“雙一流”建設定下明確目標:到2020年,一批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9月公布的首批“雙一流”建設名單成為行業焦點,同時“新工科”概念首次提出,高校“雙創”教育加速落地。教育部修訂《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允許學生通過創新創業活動折算學分,甚至休學創業。這一切,正是為了呼應“中國制造2025”等一系列國家戰略。
2017年3月 小馬過河破產清算
另一方面是,一些企業從神壇跌入谷底。3月,小馬過河破產清算。這家創立于2008年的明星企業,巔峰時期年營收過億元,最終卻因市場競爭與經營困境被迫退出舞臺。創始人許建軍在公開信中寫道:“無論結局多壞,我是不是傾家蕩產,妻離子散,欠你們的錢,我一定還,請給我一點點時間。”同年9月,鋼琴培訓領域明星企業“星空琴行”關閉全部60余家門店,這家曾信誓旦旦要搶占500億鋼琴培訓市場的企業,留下的最后一句話是:“我確實無能為力了”。12月,巨人時代教育高管及員工集體失聯的消息傳出,再次引發行業震動。
2017年4月 新東方市值突破百億美元
新東方成為首家市值突破百億美元的教育股,三個月后,好未來以127.4億美元市值超越新東方,成為行業新王者。這一年,K12教育品牌高途課堂成立,并大膽押注在線直播大班課。彼時的共識是:“二胎”政策帶來的新一波人口紅利,將在未來幾年逐漸顯現,留給教培行業的市場潛力不言而喻。
2017年7月 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
教育被列為人工智能重點應用行業之一。“AI+教育”迅速成為風口,資本市場聞風而動。學霸君完成1億美元C輪融資,流利說完成近億美元C輪融資。小學科學課程年級調整至一年級,部分中小學試點人工智能課程。創客教育機構迎來新的政策契機,AI+教育的未來看似一片光明。
2017年8月 VIPKID獲得2億美元D輪融資
VIPKID融資后估值達到20億美元。相比于2016年短暫的保守,2017年的教育投資迎來了新一波熱潮,平均每1.6天誕生一筆投資。僅上半年流入K12賽道的資金就達到14.9億元。瑞思、紅黃藍等相繼上市,各大企業紛紛提交IPO申請。這一年教育行業共發生412起融資事件,總額282.86億元,涉及素質教育、K12、為教育企業提供管理與服務的ToB公司等多個賽道。其中,動因體育在當年9月獲得5億元A輪融資,刷新素質教育投融資最高紀錄。然而,同樣是這家明星企業,去年傳出閉店潮,北京90多家門店關閉,繁華落盡。
2017年9月 義務教育三科統編教材投入使用
9月起,全國中小學開始使用由教育部統一編寫的《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新教材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統文化及革命傳統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被反復強調,提出了“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
2018年
2018年2月 教育部印發“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通知”
《通知》要求整頓校外培訓機構存在的超綱教學、提前教學、強化應試等問題,全面規范K12機構的運作。具體措施包括限制預收費不超過三個月、審核教師資質、禁止公辦校教師兼職、規范消防安全等。一系列嚴格的整治政策對教育行業帶來了巨大沖擊,迫使許多線下教培機構向線上轉型。K12在線學科輔導隨之迎來爆發式增長,而一些大企業則將戰略重心從ToC轉向ToB,引發了教育信息化領域的小高潮。
2018年3月 尚德機構在紐交所上市
尚德機構的上市掀起了一股教育企業IPO的熱潮,2018年共有13家教育公司分別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然而,資本市場對這些企業并不友好,無論是港股還是美股,上市后普遍經歷了股價和市值的下跌。尚德機構的表現尤為慘淡,股價跌幅超過70%。中美貿易戰、資本寒冬以及行業監管趨嚴等因素成為這些企業市值下跌的主要外因。
2018年4月 網易有道完成首輪戰略融資
2018年的教育投融資呈現“冰火兩重天”的格局。盡管全年一級市場共完成579起融資,總金額達到523.9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明顯,但下半年的融資額卻不足全年三分之一。優必選以8.2億美元的融資額高居榜首,美杰姆則以33億元人民幣的收購金額位列第二。此外,VIPKID完成了5億美元的D+輪融資,作業幫獲得3.5億美元D輪融資。隨著K12教育的頭部機構相繼登陸二級市場,ToC創業的風口日漸平息。
2018年5月 編程貓獲得3億元人民幣融資
編程貓在半年內完成三輪融資,成為少兒編程領域的明星企業。2018年,少兒編程賽道異常火熱,全年至少有40筆融資交易,包括VIPCODE的8500萬元A輪融資、小碼王的1.3億元B輪融資等。整個賽道的第一、二梯隊在這一年逐漸確立,幾乎所有投資機構都在少兒編程領域進行了布局。
2018年8月 司法部發布民促法(修訂草案)送審稿草案中第十二條明確規定,“實施集團化辦學的,不得通過兼并收購、加盟連鎖、協議控制等方式控制非營利性民辦學校。”該條款一經發布,立刻在行業內引發震動。發布之日正值周五晚間,待周一開盤,港股教育概念股集體重挫。這一政策表明,在線教育作為信息化2.0戰略的一部分,已成為監管的重點對象。
2018年8月 國務院印發《關于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
《意見》對校外培訓機構提出了更加具體和嚴格的要求,例如不得一次性收取超過三個月的費用,結束時間不得晚于20:30,培訓場地生均面積不得低于3平方米等。其后,全國展開校外培訓機構大摸排。新規不僅提高了合規成本,還讓資質審核成為中小機構的生存門檻,對整個K12行業產生了深遠影響。
2018年8月 精準學獲得2000萬元天使輪融資
精準學作為新興教育機構,在政策調整后的行業動蕩中嶄露頭角,連獲兩輪融資。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AI學習機逐漸成為教培機構轉型的重要方向,也吸引了眾多科技公司進入該領域。同年9月,流利說登陸紐交所,成為國內首家上市的AI+教育公司。
2018年11月 教育部發布“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
”《意見》明確規定,“民辦園一律不得單獨或作為資產一部分打包上市;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營利性幼兒園,也不得通過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方式收購相關資產。”此舉對幼教行業的資本化路徑形成了釜底抽薪的影響。政策發布當天,中概股紅黃藍股價暴跌,一日內跌幅達50%,兩度觸發熔斷機制,標志著民辦幼兒園資產證券化時代的終結。
2019年
2019年2月 掌門一對一完成3.5億美金E-1輪融資
掌門一對一開了2019年教育資本市場的第一槍,刷新了K12在線一對一全科輔導賽道的融資記錄。然而,2019年教育行業投資總量卻相比2018年近乎腰斬,大額資金開始集中涌向頭部機構,融資輪次也整體后移。這一變化標志著行業野蠻生長的紅利期結束,存量競爭成為新常態。
2019年3月 短視頻平臺和科技巨頭跨界涌入教育賽道
抖音、快手、B站等短視頻平臺相繼布局教育領域,推出長視頻權限、教育內容支持和付費課程。而阿里釘釘、騰訊教育等互聯網巨頭也積極探索教育市場。這些跨界布局,推動了教育內容多樣化與傳播方式的變革。
2019年4月 教育部公布首批競賽白名單
教育部首次公布29項合規競賽活動,為中小學生競賽活動劃定了“合規”范圍。此舉規范了賽事管理,影響了諸多校外培訓機構的業務模式。
2019年4月 精銳教育啟動城市合伙人計劃
政策壓力與市場飽和促使教培企業轉向非一線城市布局,教培公司開始“逃離”北上廣。武漢、西安、鄭州等地成為教育公司競相爭奪的新熱點,同時以線上線下融合(OMO)模式實現對下沉市場的覆蓋,成為行業新趨勢。
2019年6月 跟誰學成首家規模盈利的在線 K12上市公司
跟誰學登陸紐交所,成為中國首家實現規模化盈利的在線教育公司。相比于上一年教育公司的扎堆上市,2019年明顯克制了許多。盡管如此,中公教育在2月份借殼亞夏汽車成功上市后,仍然成為職教第一股,到10月中旬市值過千億,成為國內繼新東方、好未來之后的第三大教育巨頭。
2019年7月 校外線上培訓與教育App監管意見密集出臺
培訓機構從2018年正式啟動整頓程序,2019年又發布了關于線上機構的規范措施。7月發布的《關于規范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聚焦在線學科類培訓,要求機構合規運營、教師持證上崗、以及嚴格按照規定收取費用;8月,教育部出臺首個全面規范教育App的政策文件;11月,明確教育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各階段的備案要求;12月,發布教育類App的白名單和黑名單。這一系列措施推動行業邁向規范化,同時也令小型機構的生存壓力顯著增加。
2019年10月 韋博英語暴雷引發行業震蕩
曾經的英語培訓巨頭韋博英語因資金鏈斷裂宣布破產,波及大量學員與員工。放眼整個2019年,破產、倒閉、跑路這些詞時不時出現在大眾視野之內,2015年前后的上市公司并購教育潮,在2019年集中迎來了對賭到期。像愛樂樂享、凱瑞寶貝等一些經營多年的企業亦不得善終。
2019年11月 愛國主義教育成為新時代教育主題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等文件,明確指出愛國主義教育要覆蓋全體人民,尤其聚焦青少年群體。文件強調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精心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同時,要組織推出一批優秀的愛國主義出版物,創作和推廣契合愛國主義教育精神的音樂、美術、書法、舞蹈、戲劇等文化作品。
1. 監管碎片化與市場失序
2017-2019年間,國家對教育行業的監管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力度,2018年的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整治行動成為關鍵標志,涉及場地規范、師資資格審查和廣告管理等多個方面。然而,這些政策的實施呈現出明顯的碎片化特征:不同地區政策執行標準不一,地方政府在落實上各自為政,監管對象更多集中在中小型培訓機構,而寡頭型企業則通過資本和資源優勢相對“豁免”了更嚴格的約束。
碎片化的監管執行導致市場競爭進一步失序。一些中小型機構因資質整改不達標或資金鏈斷裂被迫關停,大型機構則借機擴張,進一步鞏固市場地位。小微企業逐漸失去生存空間,而寡頭機構的高額收費和激烈競爭反而加劇了家庭的教育支出負擔。
2. 資本退潮與技術的雙刃劍
2017-2019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外部貿易環境惡化,消費領域遭遇全面壓力。對于以家庭剛需為驅動的教育行業來說,這種宏觀變化帶來了深遠的影響。經濟增速下滑疊加金融去杠桿政策,使資本開始對教育行業重新審視,早期的燒錢模式不可持續。一些無法獲得新一輪融資的企業被迫退出市場,大量技術研發和創新計劃停滯。許多中小教育企業過于依賴資本輸血,缺乏可持續的盈利模式。一旦融資鏈條斷裂,這些企業便迅速陷入經營危機。行業內過于依賴資本輸血的模式開始失效。
技術在這一階段成為為數不多的亮點。從個性化學習到AI驅動的智能教育產品,大量企業將技術視為突破困境的“靈藥”。然而,技術的核心驅動力是市場擴張和用戶增長。一些機構為了追趕熱點,盲目宣傳技術能力,技術大多停留在工具性層面,成為了營銷噱頭,未能解決實際的教育痛點。
3. 經濟增速放緩與教育消費的焦慮化
2017-2019年,中國經濟結構調整步入深水區,GDP增速逐步放緩,居民收入增長壓力加劇。盡管如此,教育消費的剛性需求并未隨之下降,反而因“唯學歷論”的社會風氣而進一步擴大。教育焦慮迅速蔓延。大機構以“會員制”和“全鏈條服務”為賣點,不斷提升收費標準,而小機構則在夾縫中勉強求生。
這一時期教育消費的焦慮化,既是行業長期結構性問題的體現,也是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側面反映。家長在“內卷”教育中的高投入與低回報形成鮮明對比,而小微機構無法提供更優質、更具性價比的替代方案,導致市場整體缺乏多樣化和創新性。家長對課外培訓的剛性需求沒有疏導,政策卻簡單壓制供給,在對市場秩序的反復試探后,導致了2021年“雙減”后地下教育市場的崛起。
2017-2019年是中國教育行業的一段特殊時期。它表面上是理性回歸的開始,但本質上卻是政策與市場試探性博弈的產物。在監管碎片化、資本退潮、技術盲目化的多重作用下,行業的問題被進一步放大。這一時期的調整未能真正糾正此前的泡沫和亂象,反而在短期內為頭部企業提供了更強的競爭優勢,同時進一步擠壓了中小機構的生存空間。
從2017年到2019年,行業進入了集中化、技術化、焦慮化的三重邏輯,但這些趨勢未能改善行業生態,反而加速了其走向失衡的進程。今天的教育行業,依然在應對這一時期遺留下來的深層次問題,包括消費者的不信任、機構的單一盈利模式,以及政策對市場秩序的反復調試。
2017年到2019年是經濟下行與社會需求裂變的縮影。這些裂隙與沖突,為行業在2021年“雙減”下的全面轉折埋下伏筆。教育行業的未來,仍需直面這些未解的難題:如何在監管與市場之間尋求平衡?如何在教育與商業之間守住底線?如何用技術真正賦能教育而非淪為噱頭?如何在經濟放緩的大背景下重新定義教育價值與供需關系?在下一篇中,我們將回顧2020-2024年這四年。
- 市場
- 教育
1、本文是 芥末堆網原創文章,轉載可點擊 芥末堆內容合作 了解詳情,未經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違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來源: 芥末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