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人民網
5月16日,在2025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上,教育部發布《中國智慧教育白皮書》,并啟動“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2.0”,標志著我國教育數字化轉型邁入新階段。
白皮書系統梳理了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實施以來的進展與成效,集中展現技術賦能教育全鏈條的實踐成果。數據顯示,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注冊用戶已突破1.64億,覆蓋220余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全球最大的教育資源數字化中心。白皮書提出,通過AI技術破解教育“個性化、高質量、大規模”的融合難題,為教育公平與效率提供新路徑。北京、上海、成都等地“AI+教學”試點已初見成效,智能備課、虛擬實驗等場景將全面推廣。
白皮書指出,2025年是智慧教育元年,人工智能正全方位改變教育內容、教學模式、教育治理和教育形態,構建面向未來的教育體系,為實現智慧教育帶來了歷史性機遇。
白皮書提出要培育未來教師、打造未來課堂、建設未來學校、創設未來學習中心。
關于培育未來教師,白皮書指出,人工智能將賦予教師新角色、新使命。實現智能備課,自動生成教案和授課大綱,精準推送優質備課資源,有效減輕教師負擔,有更多時間從事創造性的教學活動。實現智能輔導,幫助教師生成和批改課后作業,通過作業情況分析學情,并為學生提供啟迪式的智能答疑和互動輔導,更好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實現智能教研,通過多模態數據系統評估教師授課情況,提出精準改進建議,幫助教師提升授課水平。
關于打造未來課堂,白皮書指出,探索“師—生—機”三元協同的課堂新模式,將人工智能、大數據、虛擬仿真等有機融入教學過程。通過模塊化課程集群、敏捷化學習小組與開放式成果評估,構建人機共生的未來教學新模式,豐富課堂教學呈現手段,更好啟發學生參與知識建構。通過搭建沉浸式學習場景,幫助師生打破認知邊界,在虛實結合中更直接、生動地領略大千世界。
關于建設未來學校,白皮書提出要推動智能技術深度融入管理、服務、決策各環節,有效提升學校治理現代化水平。構建數據驅動的科學決策機制,通過人工智能分析產業對人才的需求,科學布局區域學校專業;預測地區適齡兒童數量,準確匹配教育資源。利用人工智能創新評價工具,探索開展學生各年級學習情況全過程縱向評價、德智體美勞全要素橫向評價,更加全面評價學生綜合能力。
關于創設未來學習中心,白皮書提出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建設一批能力驅動、泛在智能、多模態響應于一體的未來學習中心,提高學生適應未來的核心競爭力。重構學習生態,以數字技術為牽引,打造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學科交叉的跨界融合式學習空間。重組學習要素,匯聚慕課、數字教材、虛擬仿真實驗等全要素優質學習資源,為學生提供精準化個性化學習服務。重構學習范式,基于教力的場景式、體驗式學習范式,引導學生開展跨學科、項目式、探究式學習。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讓更多優質資源走向社會,滿足不同類型學習者個性化、多元化的學習需求,助力構建學習型社會。
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副司長舒華表示,白皮書不僅總結了我國智慧教育的發展經驗,更從技術賦能、倫理治理、體系重構三大維度,為未來教育發展提供系統性規劃。大會同期發布的《教育大模型總體參考框架》聯盟標準,明確生成內容版權歸屬,護航技術應用安全。
此外,全球數字教育發展指數2025新增10個國家參與測算,增設“人工智能+教育”專項指標,全景式掃描各國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情況。數字教育研究全球十大熱點的發布,為深化國際合作提供理論支撐。
此次白皮書的發布,是我國教育數字化戰略的階段性成果,更是未來發展的行動指南。教育部將以此為契機,推進在線課程標準體系建設,探索中外合作高校依托平臺開展學分互認,創新優質教育資源全球共建共享模式,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教育力量。
信息綜合自人民網、中國日報網、長江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