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央網信辦持續部署開展“清朗”系列專項行動。今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將進一步鞏固提升治理成效,重點開展8項整治任務,其中就包括整治涉企網絡“黑嘴”。
新時代新征程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但近年來,抹黑詆毀企業聲譽、傳播不實信息等干擾企業發展的情況卻屢有發生。
作為全球最大的眼科醫療連鎖集團,愛爾眼科因與艾芬的一起未決的醫療糾紛,多年持續受到負面輿情困擾。據媒體公開報道,艾芬是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2020年5月在武漢愛爾眼科醫院接受白內障手術。手術后,艾芬曾發文稱視力恢復良好。同年10月,艾芬突發視網膜脫落,開始長期維權。愛爾眼科多次公開回應皆無法平息艾芬的指控,期間艾芬拒絕走醫療鑒定程序,拒絕接收政府部門的調查回函,在社交平臺不斷爆料發聲。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雙方涉及的18起訴訟案件中,愛爾眼科全部勝訴。同時據報道,目前各平臺對艾芬的賬號進行了封禁,艾芬不斷申請新賬號,不斷被封禁,目前已申請到了“第12代”。但在長期極具煽動性的標簽化攻擊之下,企業的聲譽依然受到影響。
社會運轉離不開監督,企業發展離不開“啄木鳥”,但抹黑詆毀企業聲譽、傳播不實信息等干擾企業發展,這同樣超越了底線。中央網信辦印發《網站平臺受理處置涉企網絡侵權信息舉報工作規范》指出,惡意集納企業負面信息、蹭炒涉企熱點事件進行惡意營銷等惡意干擾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信息,都要及時清理。
2025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扎扎實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切實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
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包括董明珠在內的代表委員,皆提出從法律層面加大對網絡謠言和網絡暴力的打擊力度,凈化輿論場,優化營商環境,助力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大膽闖放心干。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網絡公共秩序應當是重點保護的社會公共利益,各種網絡亂“懟”行為如不加以有效懲治,將會導致網絡空間的風氣日益惡化。同時,對于企業而言,在注重自身經營發展的同時,也要通過誠信經營、法律武器與情感溝通等多維協同,構建韌性更強的輿情防線。除此之外,公眾也應保持理性和冷靜,不盲目跟風傳播未經證實的信息,共同維護健康有序的網絡環境。
文/包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