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邊府戰役結束后,越軍押送法軍俘虜】
整個50年代,對于越南來說沒有比奠邊府戰役更重要的事件了。這場戰役產生的軍事價值、政治意義以及引起國際社會的一系列外交政策調整,可以用非常巨大形容。
先簡單了解一下這場戰役。
1953年開始,對是否繼續保持在越南的軍事存在,以及是否加大對越南的軍事進攻,法國國內的意見已經不再統一,尤其是1952年,法國、西德、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正式成立歐洲煤鋼共同體,也就是歐盟最早的前身之一,“回歸歐洲,將寶貴的戰略力量用于鞏固和發展歐洲”成為法國的主流。
【越軍攻上法軍的工事】
【奠邊府戰役不可避免】
在這種情況下,法國主張繼續占領(殖民)越南的派別頓時變得壓力很大,他們陷入進(繼續進攻越南)退(主動退出越南)兩難的境地,怎么辦?只有冒險了!
1953年5月,駐越南的法軍制定了以奠邊府為基地,準備在18個月內殲滅越軍主力,奪回戰場主動權的計劃——這是主戰派的最后一搏。
在這個時代背景下,越南也決定對法軍發動一場具有戰略決定性的進攻戰役,目標同樣鎖定奠邊府,這是法軍在越南的一個重要軍事基地,對于越南來說,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如果得手,不僅可以粉碎法軍的進攻計劃,還能夠打掉法軍的脊梁骨。
在越南方面,至今只重要提到由武元甲任前線總指揮,負責整個奠邊府的策劃和指揮。
1953年12月,越軍解放萊州(跟我們山東萊州同名但這個是越南西北部邊境的一個省)之后,先后集結4個步兵師(少一個團),1個炮兵師及其他兵種部隊共計4萬余人,從南、北兩邊合圍奠邊府。
而法軍方面雖然已經判斷出了越軍的意圖,但自恃精心構筑的工事十分完備、武器裝備有明顯優勢,所以不僅沒有主動后撤,反而想將計就計,吸引越軍主力過來攻堅后再吃掉。
1954年3月13日奠邊府戰役爆發,至當年5月7日戰役結束,一共殲滅法軍1.6萬余人,其中法軍陣亡2000余人、負傷6000余人、7000余人被俘。另外,越軍還擊落、擊毀法軍飛機62架,俘法軍卡斯特里準將及其全部參謀人員。
也正是從那時起,有兩件既不符合歷史,又傷害我們感情的事情發生了:
武元甲在國際上被西方媒體稱為“紅色拿破侖”,在越南國內成為被所有越南民眾頂禮膜拜的軍事天才,成為戰神一般的神人——我們的軍事顧問團從未被提及。
原本武器裝備極為落后的越軍,卻在奠邊府戰役中能夠擁有部分重型武器,否則法軍堅固的現代工事并不是那么容易被擊毀的——同樣沒有任何人提及,仿佛這些武器裝備都是越軍從熱帶叢林中撿的。
事實上,從構想到策劃;從整體戰役指揮到復雜多變的戰術調整,整個奠邊府戰役全是以韋國清為團長的我國軍事顧問團完成的。
【韋國清上將】
【戰役之前丟失奠邊府】
在奠邊府戰役正式打響的4個月以前,法軍輕松從越軍手中拿下了奠邊府。
1953年11月20日上午,10點半剛過,第6殖民傘兵營和第1傘兵團的第2營抵達兩個空降地域上空,當時的奠邊府沒有任何防備,當地的農民在田間地頭干活、越軍部隊根本沒有想到法軍會突然襲擊,所以毫無準備。
隨后法軍的兩個空降營降落在相距3英里的兩個地域內,第1傘兵團的士兵沒有遇到抵抗,殖民傘兵營在奠邊府西北面著陸,越軍反應過來并進行了一些抵抗并有一些傷亡,但中午剛過,殖民傘兵部隊第1營加上2個75毫米炮兵連,1個迫擊炮連和1個外科醫療小隊成功空降著陸。
隨后越軍在當天下午4時左右開始撤離,由于十分倉促,所以一些尸體也沒有帶走或者掩埋。
1953年11月21日,法軍開始建設奠邊府系統工事,包括推土機在內的許多重型裝備全部空投到位,工兵們開始修復主要的簡易機場,加固大大小小的明堡和暗堡。
奠邊府的谷地由若干個小村莊組成,地勢平坦,只有幾處小山包,楠云河從谷地中流過,這就意味著,防守者需要付出更多的工程量才可以構建工事;同時,進攻者同樣也沒有屏障,在進攻過程中將完全暴露在法軍的火力射程之內。
法軍以前占領該地區時,曾經修建過兩個簡易機場,較長的跑道為1.6萬碼,靠近奠邊府;另一個比較小的機場位于奠邊府以南大約3英里的位置。
經過近3個月不間斷的修筑,法軍對奠邊府工事極為自負,還曾經主動邀請巴黎的軍政高級官員乘坐飛機來視察。
縱橫交錯的溝壕,密密麻麻的鐵絲網,大片大自的雷區,以及加固和新建的各類明暗碉堡等等,讓前來視察的法軍高級將領很滿意,給出的評語是:估計敵方至少要用3個整師才能包圍奠邊府——當時法軍的3個整師的概念是5萬人左右,結果越軍發動奠邊府戰役時還真就動用了近5萬人的部隊。
【真正的力量】
韋國清,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在整個50年代越南抗擊法國殖民者的時期,我們是全世界唯一給越南提供援助的國家——這一點就連當時的蘇聯也做不到,蘇聯扶持越南要到20世紀70年代了。
在奠邊府戰役打響前的幾個月,越軍從上到下都信心不足,很多越軍部隊根本就沒有想過要決心決一死戰,而這時的武元甲,只能不停地向韋國清以及我國軍事顧問團的同行們抱怨,因為武元甲自己也沒有好辦法,很多越軍指戰員法軍看得過于強大,認為主動進攻完全打不贏。
【我軍的防空技能分享】
從這一點其實也能看出越南百年來被法國殖民所造成的民族自卑心理。
為了克服這個極為重要的難題,韋國清和我國軍事顧問團的每一位指揮員,不停地和每一個在前線的越軍指揮員做思想指導工作,而且還把我們在朝鮮戰場上擊敗比法軍更強大的美軍來越軍上下。
除了籌劃整個戰役、鼓舞越軍士氣,還特意幫助越軍訓練了榴彈炮和高射炮部隊,而且在發動奠邊府戰役之前,越軍已經有了四個炮兵師,一個工程兵師——這些都是我們無償援助的,一些裝備我們自己都舍不得用,直接裝上火車后拉到越南了。
【法軍的裝甲部隊在維修故障】
數量還不夠?沒問題,為了能在心理上進一步給越軍打氣、給法軍泄氣,我們還特意從國內調集了數百門大口徑的火炮,讓越軍的炮兵力量在一夜之間就成了東南亞之冠。
1954年3月,奠邊府戰役打響之后,韋國清和我國軍事顧問團就負責全面指揮。比如戰役的第一階段中,我們指揮越軍先把法軍的工事撕開多個口子,使之無法形成系統性防御;然后再將法軍分割得零零星星,使之無法進行系統指揮。
【法軍的重炮陣地】
然后,越軍開始用冷槍冷炮對法軍實施有效的擊殺,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同時,越軍的炮兵及高炮部隊在我們的指揮下,給法國空軍和奠邊府守軍造成了持續且有效的打擊,使得法軍空軍不能肆無忌憚的實施騷擾轟炸、奠邊府的法國守軍也無法突圍(怕被炮兵空襲,然后被越軍包了餃子)。
在奠邊府戰役的中期和后期,是最困難的時候,因為從4月下旬開始,越南各地就進入了雨季,越軍的后勤補給十分困難,而且戰役進入膠著狀態——此時的越軍內部又開始彌漫著一種厭戰甚至悲觀的情緒。
【法軍的后勤車隊】
在這關鍵時刻,武元甲還是沒有好辦法,只好再次求助我國軍事顧問團。韋國清將軍以及我國軍事顧問團的指戰員們不斷親臨各個前線,不厭其煩地告訴越軍的一線指戰員和高級指揮官們:我們苦、我們難,其實敵人會更苦、更難,現在敵人被包圍一個多月了,就連空投物資也不能按時按量——在最后的關鍵時刻,就看敵我雙方誰更能忍耐。
果然,隨著1954年5月1日越軍總攻打響,法軍受不了——在連綿的大雨之中,越軍用了8天時間成功結束了奠邊府戰役,這是越軍首次進行的陣地攻堅戰,面對裝備更加先進、火炮尤其是空中占據絕對優勢的背景下,最后還打贏了。
【結語】
至于越南一直神話的武元甲,由于刻意回避甚至閉口不談我們的指揮和援助,所以武元甲神話的破滅要到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了,隨著中越邊境沖突以及我們的自衛反擊,武元甲的真實水平和軍事能力便一覽無余了。
客觀且委婉地說,武元甲在戰略思考、戰役謀劃與戰場實際指揮等關鍵方面,即使是在越軍內部也只是個中等偏下的水平,更不用上升到與我們的中將、上將相提并論的程度。
武元甲也有自己的優勢,比如團結部屬、激發士氣、爭取援助等方面——所以,他更像是一位稱職的行政官員而不是優秀將才,至于天才級別的軍事家,那就更是沒影兒的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