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會蘭州,自古以來就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節點,這里連接中原、西域與青藏,是古今商旅往來的樞紐。
蘭州自古以來這種多元文化交融的背景,也促使飲食文化中出現融合各地特色的飲品。
這座城市也被譽為“一碗面、一條河、一座橋、一本書”的完美結合,這就是蘭州牛肉面、黃河、中山橋和《讀者》,可以說涵蓋了蘭州的全面文化符號。
其實,除了牛肉面之外,蘭州還有另外一種茶飲也廣受歡迎,西北氣候干燥,傳統飲食以肉食、面食為主,需借助茶飲解膩、潤燥。
但西北不產茶,茶葉需通過茶馬古道從南方運輸而來,因此形成 “茶貴如金” 的特點,促使人們在飲茶時加入多種配料,既豐富口感,又充分利用茶葉。
這就是蘭州三泡臺,俗稱“刮碗子”,又被稱為“蓋碗茶”,三泡臺因茶具由茶蓋、茶碗、茶托三部分組成而得名。
三泡臺的茶料通常包括春尖茶(綠茶)、冰糖、桂圓、紅棗、枸杞、菊花、玫瑰等,口感甘甜,兼具滋補功效。而“三泡臺” 中的 “三” 既指多次沖泡(一般需沖泡三次以上),也象征配料的豐富多樣。
中國歷史上的多次移民潮(如明代 “屯墾戍邊”),使各地人口匯聚蘭州,不同地域的飲食習慣相互碰撞。
而三泡臺的配料(如福建的桂圓、新疆的葡萄干、甘肅的杏干等),也直接體現了各地物產的流通與融合。
除了蘭州的三泡臺之外,西北其他地區也有類似的茶飲合法,比如寧夏的八寶茶、青海的熬茶、新疆的奶茶,還有甘肅其他地方的罐罐茶等。
對于蘭州乃至西北人來講,吃完一碗牛肉面或者手抓羊肉,再來上一泡剛沏好的三泡臺,不僅不上火,而且解膩、滋潤腸胃,非常養生,實乃人間一大享受。
可以說,三泡臺不僅是一杯茶,更是西北多元文化的縮影 —— 它以茶葉為媒介,串聯起絲綢之路的物產流通、多民族的生活智慧,以及干旱地區對 “水與滋養” 的珍視。
從飲用方式看,“一泡洗茶、二泡出味、三泡續水” 的過程,也暗合了西北人 “慢飲細品、熱情待客” 的處世哲學。
三泡臺及西北茶飲是自然條件與人文歷史的結晶,既滿足生存需求,也承載著待客禮儀和民族記憶。
如果你來到西北旅行,不妨嘗試一下當地的特色茶飲,若想體驗,不妨深入當地市井,一杯三泡臺便是絕佳的切入點,在茶館或家庭中感受這份“慢飲”文化。(圖片來源:蘭州文旅、甘肅文旅、地道甘肅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