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沖突暫時告一段落,但是隨時都可能再次爆發!雖然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在慶祝勝利,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印度在這次對抗中吃了大虧,尤其是陣風戰機接連被巴基斯坦擊落,導致印度成為了全世界的笑柄!作為歐洲最強的戰機,作為法國的王牌戰機,沒有想到在印度手里難堪大用!不是陣風戰爭不厲害,而是中方的體系作戰太厲害,雙方繼續打下去,印度只會損失更多的戰機!而印度陸軍退役中將的尚卡爾更是爆出了驚人言論,在他看來,印度與其與巴基斯坦交手,還不如直接與中國開戰!在他看來,巴基斯坦人比中國人更擅長戰場,這樣的言論也讓外界笑掉大牙!
印度已經是名副其實的大國,但是卻很少有人用強國來評判!印度的武器裝備非常雜亂,自給自足的能力顯然不足,不管是空軍還是陸軍還是海軍,大量武器裝備從外國買進,想要用最短的時間增強軍力,卻埋下了巨大的隱患,這次印巴沖突就是最好的證明!中國和印度的邊境問題存在已久,如果不是高層頻繁互動,恐怕雙方會在邊境不斷發生沖突!想想1962年的慘敗,印度國內依然有很多人耿耿于懷,印度想報當年的一箭之仇!雖然印度的國力今非昔比,軍力也大大增強,但是中國的國力和軍力更沒有停滯不前,雙方的差距反而比以前更大!
印度在中印邊境周邊部署的兵力遠比中國要多得多,尤其是部署的10個山地師足以給任何國家帶來巨大的壓力,印度的山地師在全世界可是出了名的,部署在中印邊境就是要針對中國!印度部署的兵力多達20萬左右,而我們部署的兵力差不多在3個旅左右,估計兵力在3萬左右,數量上的差距非常大,但是并不意味著中印開戰,印度就會占據多大的優勢!要知道中印邊境地區崎嶇不平,很難大規模作戰,而且機械化部隊很難在這樣的地方向前推進,部署的兵力再多也無法發揮多大的戰力!
那么如果中印在邊境開戰,印度能有多大勝算呢?現代戰爭的勝負早已超越單純的數量堆砌,技術代差、體系化作戰能力與綜合國力支撐才是決定性因素。印度的兵力再多也于事無補,現代戰爭不同于過去的作戰方式!中國在中印邊境的軍事部署以技術壓制為核心邏輯。殲-20隱身戰斗機已覆蓋西部戰區,其雷達反射截面積僅為0.001平方米,遠超印度最先進的陣風戰機。巴基斯坦用殲10CE就能干掉印度的陣風戰機,那么我們的殲20一出手,陣風戰機更沒有活路,印度也沒有太好的辦法應對霹靂15空空導彈的打擊!
解放軍遠程火箭炮體系更是形成“單向透明”優勢。PHL-191火箭炮射程達500公里,可覆蓋印度縱深軍事基地,而印軍最先進的“龍卷風”火箭炮僅90公里射程,且數量不足中國同類裝備的1/6!中國無人機集群如翼龍-10、攻擊-11可執行全天候偵察與打擊任務,而印度依賴進口的“蒼鷺”無人機在高原環境下故障頻發,雙方的差距非常大,印度占不到任何便宜!中國通過青藏鐵路、川藏公路和11萬公里硬化公路網,實現日均5000噸物資運輸能力,并建成5個高原機場支持快速兵力投送,印度顯然要差得多!
解放軍的運20可以短時間內快速輸送,在數量上更是印度沒法比的,我們的輸送能力非常強!印度雖擁有全球第二大現役陸軍,但裝備體系呈現“碎片化”特征。印度T-90坦克高原功率損失達40%,而中國15式輕坦推重比達28馬力/噸,專為山地作戰優化。中國99A坦克、殲-20戰機等核心裝備國產化率超90%,形成完整供應鏈優勢,與印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印度在中印邊境的兵力部署呈現“重數量、輕效能”特點。其10個山地師中,僅有3個配備專用高原作戰裝備,其余部隊仍使用標準步槍與防寒裝備,在海拔4500米以上區域作戰效能下降60%。中國通過“少而精”的合成旅編組,集成信息化指揮系統、無人機偵察連與電子對抗分隊,實現“以點控面”的戰場控制。
印度在中印邊境的兵力優勢,本質上是工業化滯后背景下對“人海戰術”路徑依賴的體現。現代戰爭已從數量對抗轉向體系化較量,中國通過隱身戰機、遠火打擊鏈與信息化指揮系統構建的“非對稱優勢”,足以抵消印軍數量優勢。若沖突爆發,印度將面臨制空權喪失、后勤癱瘓與裝備代差的三重絞殺,其所謂“20萬大軍”恐難逃降維打擊的命運。即便印度部署了20萬大軍,卻依然打不贏解放軍3萬的兵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