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界,要講如何治病,如何用藥,《傷寒雜病論》堪稱“第一臨床參考書”,但此書只記錄了十三個方子,被稱為“內經十三方”。
在這13個方劑中,至今仍在廣泛運用的,只有一個方劑,那就是專治失眠的半夏秫米湯,由于它在治療失眠方面的作用強大,被譽為“中醫治失眠第一方”。今天,邀請失眠專家徐志堅主任和大家好好聊聊。
半夏秫米湯由半夏和秫米組成,主要發揮著“調和營衛、交通陰陽”、“通利樞機、引陽入陰”等作用,能夠維持正常的睡眠節律。
半夏可燥濕化痰,減少痰濕對心神的干擾,使心神安寧,改善失眠。還能降逆和胃,調節脾胃氣機,使脾胃功能正常,為氣血生成和輸布創造條件,進而改善睡眠。
秫米味甘酸性涼,可以調節脾胃功能,讓脾胃運化恢復正常,并且幫助我們舒緩神經,促進睡眠,對于因脾胃不和引起的失眠,有著很好的調理效果。
半夏和秫米共同調理脾胃,祛除痰濕,為心神創造良好環境,使心神安寧,達到安神助眠的效果。如果你失眠的同時,還覺得胃脘脹滿、嘴里發黏、舌苔厚膩,那用這個方子就可能對癥。
煎煮方法:把半夏和秫米洗干凈,加適量水,泡30分鐘左右,然后用小火煮40分鐘,煮出大約300ml的藥汁,分成早晚兩次,溫著喝。
不過由于失眠的病因較為復雜,所以徐志堅主任臨床上都是用這個是作為基礎方,根據患者情況來加減調整,下面結合一則醫案來看看。
鄧先生,40歲?;颊咦栽V已經失眠有七八年了,一直服用安眠藥物來維持睡眠,但近一個月情況加重,服用藥物也無法順利入睡,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遂來徐志堅主任處就診。
經過詳細詢問了解到,除入睡困難,每晚最多睡3-4h外,還伴有煩躁,乏力,運動后加重,易饑餓,大便稀等情況。
刻診:舌淡,中有裂痕,邊有齒痕,苔白,脈細數。綜合情況辨證為肝郁脾虛,陰陽不交導致的失眠,擬半夏秫米湯合柴芍香砂六君子湯加減。
開方:姜半夏,珍珠母,磁石,陳皮,木香,砂仁,茯苓,蒼白術,夜交藤,炒苡仁,合歡皮,郁金,香附,當歸,白芍,柴胡,甘草等。
按上方服用14劑后,患者表示入睡明顯快了,平均可至6h/晚,但仍感覺乏力、易饑、大便溏,于是原方基礎上加內金、麥芽續服。
續服14劑后,患者表示睡眠恢復正常,其他不適癥狀也有所好轉,于是上方去內金,麥芽,加石菖蒲,減少郁金用量。鞏固調理14劑后停藥,不適癥狀基本消失,后隨訪數月,病情未再反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