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北京三警齊發,同時發布雷電橙色預警、大風黃色預警、冰雹黃色預警。 (此前報道:)
北京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李桑介紹,據最新氣象資料研判,16日15時至23時本市自西向東有強對流天氣。
預計15時前后山區分散對流開始發展,傍晚前后影響城區,將出現8至10級雷暴大風,伴有分散冰雹天氣;雨量分布不均,局地短時雨強較大,最大小時雨強20~40毫米/小時。受冷空氣影響,16日半夜至17日傍晚本市大部分地區有4、5級偏北風,陣風8、9級。
就在5月13日幾乎同一時段,北京剛經歷了一場強對流天氣,也是雷陣雨+短時大風+冰雹的配置。時隔兩天,強對流天氣再來。 (此前報道:)
冰雹天氣為何頻繁?
京津冀地區夏季強對流天氣多發,冰雹是除短時強降水、雷暴大風外常見的災害性天氣,具有局地性和突發性特點。北京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何娜表示,5月、6月的北京,本就容易出現冰雹天氣,可以說是冰雹的高發期。因為這時處于季節交替階段,下墊面逐漸回暖,高空受冷空氣影響,就很容易出現冰雹天氣。
連日來京城氣溫都比較高,在這樣的氣溫下,有助于能量累積,一旦有比較好的觸發條件,就容易產生較強的對流天氣。
記者從氣象部門了解到,根據統計數據,從1980年至2019年,6月是冰雹出現最多的時期,其次是7月和8月,5月和9月冰雹發生的站次和日數相當,3月、4月和10月偶有發生。
具體到發生時段,從1980年至2019年冰雹站次的日變化來看,午后至傍晚為高發時段,該時段內,14時至15時和18時至19時是冰雹出現的2個峰值時刻。
從1980年至2019年北京地區40年冰雹發生站次分布來看,西北部延慶山區(如佛爺頂)出現冰雹次數最多,其次在西部、北部山前(如門頭溝、昌平、懷柔、平谷等地)和沿山一帶出現站次較高。此外,平原的偏西部區域(海淀、石景山、豐臺)也是冰雹的相對高發區。
避險行為
不得過度妨礙他人通行
5月13日晚,北京突降冰雹,有司機行駛至立交橋下時停車躲冰雹,造成后車擁堵。對于這種避險方式,在接受北京日報記者采訪時,相關法律人士均表示,避險行為不得過度妨礙他人通行權或公共道路暢通,因避險不當造成損害的要承擔責任。(此前報道:)
社交媒體截圖
冰雹天氣
駕駛員如何科學避險?
開車遭遇冰雹,如何科學避險?首都機場公安局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分局交警支隊民警彭箭建議車主可采取以下措施來保障自身安全和減少車輛損傷:
遇到冰雹時應立即降低車速,并開啟雙閃和示廓燈,以較低的速度行駛,這樣能在突發狀況時更好地控制車輛,同時也能減少冰雹對車輛的沖擊力。
盡快尋找安全地點躲避,室內停車場或者有遮蔽物的適合停車的區域都是最好的選擇。切記不要將車停在樹下,以防樹枝掉落或者樹木彎折損壞車輛。
如果沒有合適的躲避場所,可將車的重要部位如發動機艙、駕駛室等,盡量朝向冰雹來襲的反方向,以減少冰雹對關鍵部位的直接撞擊。在室外空間停車時,下冰雹期間暫時不要下車,因為冰雹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傷害,車內則相對安全。駕乘人員可盡量移到后排座位,并尋找車衣、坐墊等具備緩沖效果的物品遮擋前后風擋玻璃進行保護。
冰雹過后,要仔細檢查車輛的外觀、玻璃、輪胎等部位是否有損壞。如有損傷,應及時聯系保險公司進行理賠,并到專業的維修店進行維修。
與人方便與己方便
大家都要注意安全!
溫馨提示:雷雨大風和冰雹天氣對周五晚高峰交通有不利影響,外出請注意防雷避雨、防風防雹和行車安全。
強對流發生時段,請盡量減少戶外活動,車輛停放至安全區域,妥善收置室外物品,關閉好門窗并注意用電安全。
風力較大時,室外避免在高大建筑物、廣告牌、臨時搭建物或大樹的下方停留。
無論是冰雹突襲,極端天氣,還是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天,無論是開車,步行,還是乘地鐵公交,每個人心中都裝著別人,路就會更寬。
守望相助是我們這個民族的美德,我們每個人都共同遵守社會公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每個人的安全與便利,與人方便,與己方便。
大家一定注意安全!
沒帶傘的朋友們
記得提前準備!
不小心路遇大雨的朋友們
請盡快找地方躲雨!
在車里的朋友們
咱們想想后面的朋友
保證車道始終暢通!
希望大家都
早點平安到家!
來源:北京日報微信公眾號
推薦 · 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