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多次獲得國際大獎、15萬豆瓣觀眾打出8.8高分、眾多影迷奉為“文藝神作”的經典影片《那山那人那狗》,亮相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4K修復版的影片畫質,再一次讓觀影人如臨其境,眼眶紅潤。借著這股“后勁”,記者走進了《那山那人那狗》的拍攝地——邵陽市綏寧縣大園村千年古苗寨。
那山依然那樣美,那人那狗已今非昔比。
(綏寧縣關峽苗族鄉大園村,大園古苗寨。通訊員 攝) 湖南日報全
4月29日,沐浴春日陽光,迎著鄉野微風,記者向神秘的千年古苗寨大園村進發。
坐標湘西南,大園古苗寨位于云貴高原東部邊緣,南嶺山脈八十里大山北麓與雪峰山脈南支的交會地帶。這里如星星般散落著大小各異的苗寨。苗族人世代聚居在此,有著濃厚的民族風情。
如今,大園村絕世的容顏,已散發出無限的光芒,吸引眾多旅游愛好者前來探幽。
那山——依然那樣美
大園古苗寨依山傍水而建。山是青龍山,古松挺拔,生生不息;水是玉帶水,波光瀲滟,亙古長流;寨是古苗寨,青磚黛瓦,屋宇綿亙;民是青衣苗,以山為脛骨,以水為血脈。上個世紀末,這山、這園、這景與一部小說改編的電影結了緣。
小說《那山那人那狗》,讓不少讀者陶醉,“那字句”也一度風靡。小說作者彭見明,舞美出身,深諳音律之美,在給小說取名時,獨具匠心?!發a,la,la,有樂感,有節奏,能記住?!迸硪娒髡f,小說里的郵遞員父子是沒有姓名的,這樣的設計干凈而純粹。
(苗寨人的業余生活——舞草龍。通訊員 攝)
小說講述了大山里普通郵遞員父子送信的故事,故事中的父子通過一趟送信之旅,消除了隔閡,增進了了解,兒子深刻體會到親人以及家的分量。故事很純,人物很真,景色很美,主題很偉大——父愛可以平凡而堅毅,含蓄且深沉。
那山是山,也是人。小說故事中的父親生在大山,長在大山,沒走出過大山,一輩子圍繞著大山轉。在兒子的心中,父親也是一座大山,一座慈愛的大山。父親和兒子要出發了,給鄉親們送郵件。天很暗,山、屋宇、河、田野都還蒙在霧里。鳥雀沒醒,雞犬沒叫……晨霧在散,在飄,沒聲響地奔跑著,朝一個方向劈頭蓋臉倒去,最后留下一條絲帶、一帕紗巾、一縷青煙。這時分,山的模樣,屋、田疇、梯土的模樣有眉有眼——天亮了。
記者也想在天亮時分去大園古苗寨的石拱橋上,期望與這對父子來一場沒有約定的“偶遇”。我們抵達苗寨前,晨霧還未散去,如青煙、紗巾般罩著寨子。石拱橋上,沒有“偶遇”送信的父子,只聽得橋下宛如絲竹般的流水聲。橋下幾名浣衣女,身著樸素的苗衣,衣袖挽起,露出白皙的手臂。陽光灑在她們的身上,勾勒出柔美的輪廓。幾聲清脆的牛鈴傳來,牛后跟著一個扛犁的耕夫,那人、那橋、那牛組成了一幅水墨畫卷。和小說中的山、小說中的人、小說中的村寨描述一致,仿佛從小說中“走”出來的一樣。
大山攔路,道路崎嶇。小說中父子要走的這趟郵路,有100多公里,費時三天兩晚。一路經過天車嶺、望風坑、九斗、寒婆坳、貓公嘴,中午在薄荷沖吃飯,再過撐掌山,夜宿葛藤坪。種種艱險藏在地名的字縫里。大園古苗寨及其周邊,有矮子寨、梅口峽、橫路頭、蓮荷山、格木山、猴子山、龍嘴山等等,地形地貌與小說中描述大致吻合。
2021年,彭見明受綏寧“四月八姑娘節”組委會邀請,首次走進大園古苗寨,參觀后發出由衷感慨:“不得不佩服攝制組,將電影《那山那人那狗》的取景地放在大園,這就是一個天然的攝影棚,與小說故事發生的人文背景高度吻合?!?/p>
時過境遷,那山依然是那樣美。如今的大園古苗寨,家家戶戶用上了高清電視和互聯網。2018年,綏寧農村公路全部拉通,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標,從綏寧縣城駕車到大園古苗寨,只需要20分鐘。大園古苗寨如今已走出了200多名大學生。
那人——愛得深沉
一位文人和一群電影人的眾擎易舉,讓大園古苗寨走出了深山,改變了苗寨人的生活。這是一群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人,對大園古苗寨愛得深沉。
1983年,轉型專業作家的彭見明,在平江一偏僻小鎮隱居起來,專心文學創作。那個車馬很慢的年代,思念卻很長,書信成了他與外界溝通最為經濟實惠的方式。彭見明成了郵局??停]遞員們和他開起了玩笑:“聽說您是一位作家,什么時候也寫寫我們?我們郵遞員一條路走一輩子,一走就是幾十年。”
也許是被郵遞員的事跡所感動,也許是彭見明心里早有故事腹稿,一種來源于內心的創作沖動,激烈而持久。他只用了半年時間,便完成了小說《那山那人那狗》的創作。小說問世不久,迎來一位忠實讀者——康健民。
康健民與記者聊起往事,說當年看到這篇小說,喚起他許多美好的回憶和感受——普通人做著他最鐘情卻又最普通的事,而這最普通的事又關聯著無數的普通人。“我在湖南電視臺電視劇制作中心時,想將其拍成電視劇。直到1995年我擔任瀟湘電影制片廠廠長后,時任策劃中心創作人員的韓萬峰向我提及此事,我又萌發出這一想法。”
康健民找到同屆校友霍建起,和霍的妻子、著名劇作家蘇小衛,三人一拍即合,于1998年籌備并攝制完成了這部電影?!爱斈?,我們正在集中精力拍攝電影《國歌》,經費十分緊張,但為了這部電影的拍攝,編劇、導演及各位主創人員寧可少拿片酬,也要把這部電影做出來。180萬元的總成本,大家只為拍出一部想拍的電影?!?/p>
攝制組找了很多實景地,最終選擇了大園古苗寨。電影一“炮”而紅,捧回了第十九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加拿大蒙特利爾電影節觀眾獎、日本“每日電影獎”最佳外語片獎。大園古苗寨借勢走出大山,走出湖南,走向世界。
小說有終章,電影有結局,但故事在大園古苗寨遠沒有結束……
2015年,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第三季在大園古苗寨拍攝。電影《那山那人那狗》主演之一的劉燁,帶著兒子回到了大園古苗寨,他看到一切還是17年前的樣子,那青石路,那古屋深巷,還有那套用過的蚊帳。劉燁躺在屋檐下感慨萬千:“除了親吻這片厚重的土地,和她貼心耳語,沒有更好的方法表達內心的感動?!?/p>
大園村的村民、電影《那山那人那狗》里的群演楊乙容,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電影拍攝那天,她抱著女兒本色出演村民,滿臉笑容。如今,女兒已大學畢業,在市區一家綜合醫院工作,自己和丈夫搬出了十幾平方米的老宅子,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又辦起了“農家樂”,“生意好時一天能掙5000多元?!睏钜胰菪χf。
那村——變與不變
和電影《那山那人那狗》拍攝時相比,大園古苗寨變了很多,又有很多地方沒變。34座335間窨子屋,宛如被遺忘在塵世的珍寶,承載著過去的生活與溫馨。它的屋檐下,或許唱響過四月八歌謠,或許有孩童追逐嬉戲的身影;它的廳堂中,或許曾回蕩著一家人的歡聲笑語,或許有苗家姑娘靈動而清澈的雙眸……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大園古苗寨猶如一位沉默的老者,靜靜地佇立在時光的角落。斑駁的墻壁爬滿了歲月的痕跡,像是一幅古老的畫卷,訴說著曾經的故事。灰瓦覆蓋的屋頂,略顯滄桑,卻依然頑強地為老宅遮風擋雨。木質的門窗已不再鮮亮,透露出一種質樸的韻味,仿佛每一扇都藏著無數的秘密。老宅的院子里,石板路的縫隙間長出了青苔,那是歲月沉淀的綠意。老宅,如今多了幾分清凈與閑情。
在大園古苗寨,不變的還有文化傳統。苗寨文化的根在“三鱣堂”和“四知堂”,前者是大園古苗寨里的私塾,傳承苗人“承前祖德孝與義,啟后子孫讀與耕”的家風,后者是清官楊震的居所。楊震曾經拒絕自己的學生夜送10斤黃金。學生認為深夜送黃金無人知道,楊震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拒絕了,從此,楊氏后代就用“四知堂”來紀念其清正廉潔。逢年過節,大園古苗寨家家戶戶掛“四知堂”燈籠。如今“四知堂”已成為“邵陽市清廉文化教育基地”和全市重要的青年家風教育陣地。
二十多年間,大園古苗寨矗立在喧囂與寂靜交織的世界里,變的是表象與形式,不變的是本質與內涵,如同兩根交織的經緯線,編織出大園古苗寨的美麗畫卷。如今,寨子里開起7家特色民宿,9家“農家樂”,苗寨所在的大園村變大了3倍多,每年接待的游客上萬人。看到家鄉的變化,在外做旅管的年輕人楊彩虹,又回到了大寨里,協助大園村委會成立了“美麗大園旅游公司”,幫其培養了20多名“導管員”,去年帶隊接待了1000多名前來大寨研學的學生?!懊拷哟幻慰湍転榇寮w增收5元,去年大園村集體收入超過了30萬元?!贝髨@村黨總支書記楊文淼說。
離開寨子時,陽光正慵懶地灑在大園古苗寨的石板路上,如同電影中的慢鏡頭,演繹著苗寨的寧靜與祥和。這里的一草一木,一橋一井,一磚一瓦,一路一巷,像是文學作品細膩描繪的場景,充滿了人文氣息。大園古苗寨,有的是安寧和樂的氛圍,有的是安居樂業的圖景,有的是一份對家園的寄托和希冀。
來大園走走吧
讓生活慢下來
來源|綏寧新聞
編輯|馮曉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