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0CE擊落陣風的消息一出,西方徹底收聲。這不是演習,也不是展覽,是現代空戰的正面對決。而這場勝利,早在巴基斯坦飛行員兩年前的嘴里就埋下了伏筆。
2024年,巴基斯坦空軍在第一次駕駛這架中國制造的中型戰機時,說的并不是好聽話。他們說:這飛機有料,不完美,但敢上天。這話當時沒人信,如今成了實錘。
他們不是參觀團,而是實打實飛過F-16、操控過梟龍,如今又摸著殲-10CE升空纏斗的人。他們對飛機性能的評價,不是宣傳片,是實打實飛出來的感受。
殲-10CE不是臨時改裝的拼盤,它是殲-10C為出口市場專門打造的全功能戰斗版。2022年交付給巴基斯坦,到2025年已有20架服役,原本巴方想買60架,只是褲兜緊,只能先買樣板來試試手。
從1980年代起,殲-10系列就被中國定義為制空主力,地面打擊不是優先目標。這使得它在氣動設計和飛控邏輯上,比很多多用途戰機更極致,更狠。
升級至殲-10C后,它裝上了國產有源相控陣雷達,配合霹靂-15導彈與頭盔瞄具,瞬間讓它從“夠用”升級為“能打”。而殲-10CE,正是把這套組合打包給了巴鐵。
巴方飛行員說得直白。他們沒客套,也沒喊口號。他們說這飛機推力夠,垂直拉升快,甚至比幻影-2000和JF-17都狠。他們還特別提到雷達和導彈的配合,說霹靂-15射程遠,能在對手沒意識前就先發制人。搭配頭盔瞄準裝置,不論敵機在哪個方向,都能迅速捕捉。
這可不是訓練場上的空話,是在邊境實戰空域里打出來的經驗。而說到缺點,他們也不藏著掖著。首先就是沒保形油箱,部分掛點被油箱占用,影響了載彈量與任務配置。而在戰斗中,持續轉彎能力弱于F-16,一旦動作過猛,就得靠犧牲高度來換能量。
一句話總結:殲-10CE在戰斗時硬得起來,但扛不住長時間絞殺,短爆強,持久差。這不是設計的缺陷,而是中型戰機通病。
肯定會有人問,當真正打起來時到底誰占上風?就一句話,看誰戰斗機的雷達先看到誰,看誰戰斗機的導彈先鎖定誰。現代空戰早已不是當年比翻滾、比繞圈的年代了。
2024至2025年間,殲-10CE與印度的蘇-30MKI、陣風、米格-29多次交鋒。結果很簡單:陣風雷達還沒打開時,霹靂-15已經鎖定目標;而蘇-30MKI機動性不足,反成空中大靶。這場戰斗說明一個事實:現代空戰真正決定生死的,是信息和速度。而殲-10CE就是在這兩點上扎了根。
但必須指出,它就是一架中型機,續航和掛載有限。不管是陣風還是臺風,這類飛機都面對同一個老問題:副油箱一掛,彈藥就打折,遠程任務只能靠打游擊。這也是為啥美軍至今仍堅持F-15EX和F-16并用的原因。
日本、韓國也都是中重型戰機搭配使用。當然,也不會有那個國家會傻到拿中型戰機當主角打,因為現在是系統作戰,不是街頭單挑。
殲-10CE的使命,是當好“快槍手”角色——高機動、低維護、上天快,敵人還沒反應就干它一炮。想干重載、打深遠,那是殲-16的該干的,這個活不屬于它。
當然,殲-10CE不完美,但它把現代空戰里最關鍵的幾項指標拉滿了:先敵發現、先敵打擊、瞬間爬升。這不是萬能,卻是最致命的!
對比F-16、陣風、梟龍,它在這個級別里站得穩,有殺氣。你要真拿它和F-15比,那不如順便問問坦克能不能下水。
巴基斯坦飛行員給出的評價,是一份用兩年飛行換來的實錄。沒有任何遮丑,坦率直接。他們不說套話,因為飛機打不贏是他們嘎?,不是其他人。
所以,殲-10CE到底值不值?我想說:肯定值,特別是在這個級別、這個價位、這個時代。它雖然不是神機,卻把能打、能看、能搶先手這三件事做到極致。接下來,它的問題不是證明自己,而是誰能追得上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