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正在卡塔爾訪問的美國總統特朗普15日表示,美國與伊朗“非常接近”達成核協議。伊朗官方暫未就此作出正式回應。
自今年4月12日以來,美伊雙方共舉行了四輪間接會談。雙方圍繞全面解除對伊制裁、伊朗和平核計劃等關鍵議題交換意見。美伊多輪談判結果如何?雙方距離達成協議究竟還有多遠?
雙方各有所需
據新華社報道,4月12日,伊朗與美國舉行了首輪間接會談,這是自2018年5月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以來雙方首次正式開啟談判。此后,雙方分別于4月19日、4月26日、5月11日舉行了三輪間接會談。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政治顧問沙姆哈尼表示,作為解除對伊朗所有經濟制裁的條件,伊朗愿承諾永遠不制造核武器,去除高濃縮鈾庫存,同意只將鈾濃縮到民用所需的較低水平,并允許國際機構監督這一進程。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西亞非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周亦奇表示,一段時間以來,美伊進行了多次談判,這是雙方各有所需的體現。對于美國來說,在試圖斡旋俄烏停火但遭遇一定挫折的情況下,特朗普所謂的“與伊朗接近達成協議”,或是為了展示“美國在中東有所突破”,這樣的說辭符合其政治利益。
周亦奇指出,通過主動釋放信息試圖塑造預期是特朗普一貫風格,目的是為將壓力轉向對方,他的此番言論可以理解為“虛張聲勢”展現姿態以給自己留有更大余地。
伊朗也有自身需求。周亦奇說:“一是從去年以來,伊朗在中東地區布局‘抵抗之弧’實際遭遇較大挫折,相對處于弱勢局面;二是總統佩澤希齊揚以改革派自居,主張追求經濟績效,能否通過談判解除經濟制裁,是伊朗的關切所在。”
對于沙姆哈尼有關“伊朗愿承諾永不制造核武,換取美解除制裁”的表態,周亦奇認為此番表態與伊朗過去立場一致,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多次表示“伊朗從未尋求研發核武器”。選擇在眼下的時機表態,伊朗或許希望釋放善意,推動美國解除經濟制裁。
未來存在變數
美伊各有愿景,但最終能否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結果卻并非易事。在周亦奇看來,美伊雙方內部制約依然存在。美國國內的制約因素主要來自于猶太利益集團,伊朗的制約因素主要來自改革派與強硬派之間的博弈。
周亦奇說:“目前來看,美伊之間或將繼續保持談判態勢,能否在短期內達成協議,實現雙方關系的實質性改善以及美對伊經濟制裁的解除,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周亦奇認為,美伊分歧仍將繼續存在。目前,伊朗方面的底線仍停留在“承諾永遠不制造核武器”,這與2015年達成的伊核協議相關內容沒有本質區別,美國方面可能會希望伊朗在此基礎上作出更大妥協。
“特朗普可能要求伊朗在‘抵抗之弧’方面有所退讓,也可能要求伊朗在經濟上給予美國更多好處。”周亦奇說,“相關問題的復雜性決定了美伊未來的談判充滿變數。”
原標題:《美國伊朗“非常接近”達成核協議?》
欄目編輯:齊旭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王若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