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市場再現巨頭玩家。
近日,朝陽氫能新動能創業投資基金(煙臺)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成立,出資額50億元。股權穿透顯示,這只基金的出資人之一,正是“三桶油”之一中石化集團旗下的中國石化資本,出資比例為48.98%。此外,由中石化資本全資控股的中石化私募基金,將擔任新基金的執行事務合伙人。
中石化集團是世界第一大煉油公司、第二大化工公司,2024年,集團營業收入高達3.07萬億元,歸母凈利潤503億元,是名副其實的“巨無霸”。中石化資本則是中石化集團旗下的產業資本投資平臺。
過去兩年,中石化資本在一級市場表現活躍,幾乎每個月都有出手。截至目前,中石化資本已經通過直投+基金投資的形式,入股了瑞豐新材、滿幫集團、英飛源技術、海德利森、重塑能源等多家企業。
一個細節值得關注,就在新基金成立的前一天(5月8日),中國石化剛發布公告稱,中國石化及中國石化集團將對中石化資本增資合計人民幣19.9億元,主要用于提升公司在新能源、新材料以及高端智能制造等領域的布局力度,支撐公司產業鏈轉型升級。
如今看來,此番成立氫能基金,正是中石化戰略布局的表現之一。
聯手山東國資,中石化投了只氫能基金
工商信息顯示,本次“朝陽氫能新動能創業投資基金”的LP共有3家,除了中石化資本,其他資方還包括煙臺國泰誠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和山東省新動能綠色先行投資中心(有限合伙)。
煙臺國泰誠豐資產隸屬于國豐集團,后者是由煙臺市國資委控股的國資平臺。
CVSource投中數據顯示,國豐集團通過國泰誠豐這一主體,已經參與了24只基金的投資,是深創投、倚鋒資本、華蓋資本等多家知名機構背后的LP。
從投資方向來看,國豐集團重點圍繞煙臺市“9+N”制造業集群和16條重點產業鏈進行布局,投資領域涵蓋了生物醫藥、航空航天、海洋經濟、半導體等新興產業。而氫能所處的清潔能源產業,正是煙臺市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方向之一。
新基金的另一出資人是山東省新動能綠色先行投資中心,其背后的山東省新動能基金是山東省財政廳直接出資設立的投資機構,注冊資本高達200億元,是省內最活躍的政府引導基金之一。
根據官方數據,截至2024年末,山東省新動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基金共參股設立150只基金,累計投資企業項目1727個,基金投資金額2223億元。
在聊到山東投資生態時,有投資人曾跟我提過,山東在投資上的思路非常清晰:就是圍繞“新舊動能轉換”這一主線,通過母基金+優惠政策,撬動市場化基金在本地做投資,瞄準的,也是“新舊動能轉換”戰略下的“十強產業”。
因為投資主題明確,有的放矢,所以基金成績也頗為亮眼。截至目前,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基金累計投資省內15家獨角獸企業、214家瞪羚企業、306家專精特新企業,并推動了100余家基金投資企業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朝陽氫能新動能基金的成立早有跡可循。
2024年底,山東國資委就發布了公告,表示為推動能源結構優化升級,助力山東加快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新動能基金將聯合中石化資本集團擬發起設立總規模50億元的氫能產業鏈創業投資基金。
具體而言,基金將重點圍繞氫能產業鏈制、儲、輸、加、用上下游及周邊相關核心技術、關鍵材料及重要項目進行投資,著力打造氫能產業投資生態鏈閉環。
如今合伙企業的成立,也標志著這只氫能基金正式落地開始投資。
一級市場老搭檔
中石化和山東、煙臺國資圍繞氫能產業的合作并不令人意外。
在全球能源結構加速向低碳轉型的背景下,作為傳統能源巨頭,中石化一直面臨著轉型壓力。
早在2020年,中石化集團就提出了“一基兩翼三新”戰略構想,即以能源資源為基礎,以潔凈油品和現代化工為兩翼,以新能源、新材料、新經濟為重要增長極;2022年,中石化又提出打造“中國第一氫能公司”目標,計劃到2025年建成千座加氫站、年產綠氫超百萬噸。
再說山東。作為能源產業“重鎮”,山東省正值新舊動能轉換關鍵時期,氫能也被視為重點布局方向。
自2020年以來,山東在氫能方面出臺過一系列政策。比如2020年8月,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山東省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0-2030年)》,提出到2025年氫能產業總產值規模突破1000億元,累計建成加氫站100座;2022年7月,又進一步提出,到2030年,將氫能產業規模拓展至5000億元。
最新的動作是在去年底,山東省科技廳等11部門印發《山東省新能源產業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25—2027年)》的通知。文件針對氫能領域提出了新要求。即到2027年,全省純氫供應能力達到10萬—20萬噸/年。
不完全統計,目前,山東省圍繞“制儲運加用”各環節,已經聚集氫能相關企業、研究機構超過270家,是全國氫能產業鏈最完整的省份之一。齊魯氫能、濰柴控股、賽克賽斯、綠動氫能等產業鏈上的頭部企業皆聚集于此。
煙臺作為山東氫能產業鏈的重要一環,也給自己提出了明確規劃——到2025年,煙臺將初步建成氫能產業先進制造集聚高地、多場景應用示范基地,實現氫能商業化應用,氫能產業規模達到100億元;到2030年,氫能產業規模達到300億元以上,建成氫能關鍵材料、技術及裝備研發制造基地,形成集氫氣制、儲、運、加、用于一體的氫能產業體系。
一邊是面臨轉型壓力、積極布局新能源的能源巨頭,一邊是政策支持力度大、氫能產業鏈完整的能源大省,雙方發展訴求的高度契合,或許正是促成此次合作的關鍵。
值得一提的是,在私募股權投資方面,中石化和山東也是老搭檔了。早在2021年,中石化私募基金就與山東山科創業投資合作了一只碳中和母基金,一期規模達到50億元。
此外,中石化還通過旗下中石化資本直接投資入股了奧揚科技、彩客新材料、中材鋰膜、力高技術、三力新材等山東省內企業。
年營收3.07萬億的實力玩家
CVSource投中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中石化資本直投事件達到46起,投資金額總計超過84億元,領域覆蓋了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智能制造、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生物技術及其他領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被投企業方面,瑞豐新材、滿幫集團、海正生材等7家企業已經成功登陸資本市場,中科富海、一道新能、中材鋰膜、坤天新能源等企業,投后估值大漲,成為“獨角獸”企業。
充裕的可調配資金是中石化在一級市場活躍的底氣。財報顯示,2024年,中石化營業收入達3.07萬億元,歸母凈利潤503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也高達1493億元,
即便已經坐擁巨額資金 “彈藥”,中石化仍在持續進化。2024年5月,由中石化資本100%控股的中石化私募基金完成了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備案登記。這也就意味著,中石化不僅可以成立私募基金產品,還可以獨立對外進行市場化募資。
市場也在用實際行動,表現出對這家能源巨頭的認可。5月8日,中石化發布公告稱,集團財務部組織資本公司成功完成9億元科技創新債券發行,期限5年期,票面利率2.07%。該“科創債”全場認購意向超63億元,認購倍數超7倍。
對于一級市場而言,中石化的頻繁布局無疑是一個積極信號。畢竟,無論是正處于“募資難”的VC/PE,還是長期需要資金補給的創業企業,都需要這樣一位實力買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