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印度對巴基斯坦空軍基地的導彈襲擊引發熱議,損傷統計逐漸浮出水面。作為中國產紅旗-16和紅旗-9防空系統的第二次實戰攔截高速導彈群,戰果雖非驚艷,但也表現不俗。然而,巴基斯坦防空體系暴露的短板不容忽視:末端防空能力不足、機堡建設滯后、缺乏國防縱深等問題,亟需補課。
實戰經驗:紅旗系統表現可圈可點
5月7日凌晨,印度首次空襲巴基斯坦軍事基地,效果不佳。缺乏謹慎的戰斗機編隊被殲-10CE迎頭痛擊,五架戰機被擊落,殘骸中甚至發現“布拉莫斯”導彈零部件。吸取教訓后,印度于10日發起第二波攻勢,動用超過200枚“布拉莫斯”(空射,射程超400千米)和陸基“斯卡普-EG”,以更龐大規模和精心設計的發射陣位,對巴基斯坦防空體系施加巨大壓力。
由于巴基斯坦國土縱深有限,導彈升空后留給防空系統的反應時間極短。ZDK-03預警機、殲-10CE和“梟龍”Block3難以有效參與攔截,主力落在電子戰系統和地空導彈上。電子戰系統成功干擾部分“布拉莫斯”,甚至使其偏向阿富汗邊境,凸顯俄制裝備抗干擾能力較弱的短板。然而,剩余“布拉莫斯”和幾乎不受影響的“斯卡普-EG”只能依靠紅旗-16E/FE和紅旗-9E/BE攔截。
巴基斯坦裝備的防空系統型號繁雜,包括LY-80(早期紅旗-16E)、紅旗-16FE、FD-2000(早期紅旗-9E)和紅旗-9BE。其中,性能最佳的紅旗-16FE(約四套)和紅旗-9BE(最多兩套)數量稀缺,集中部署在北部伊斯蘭堡附近,其余早期型號分布中南部,導致防空能力區域性失衡。
損失分析:中南部基地暴露短板
此次襲擊中,五個受損空軍基地中三個位于中部,一個南部,一個北部(距伊斯蘭堡較遠)。具體損失如下:
北部努爾·汗基地:主要駐扎運輸機,一棟建筑起火,損失較輕。
南部伯拉利基地:駐扎F-16A/B和薩博-2000,一枚“布拉莫斯”擊中機庫,造成五人死亡,包括一名中隊長。
中部三座基地:跑道和建筑受損,裝備和人員未見重大損失。
北部因紅旗-16FE和紅旗-9BE的優異表現,攔截效率高,損失最小。中部防空薄弱,遇襲密度僅次于北部,損失最重。南部雖防空較弱,但印度導彈投放量少,影響有限。
補課方向:末端防空與機堡建設刻不容緩
一. 強化末端防空系統
巴基斯坦防空體系對中遠程導彈依賴過重,缺乏機動快速部署的末端防空系統,如中國“天龍”系列或俄羅斯“鎧甲-S1”。這些系統可有效應對低空突防的巡航導彈,彌補紅旗系列在大規模飽和攻擊中的不足。升級現有FD-2000和LY-80、增購紅旗-16FE和紅旗-9BE是直接方案,但高昂成本(紅旗-9BE單套價格可能接近5億美元)對巴基斯坦經濟是巨大挑戰。
二. 機堡建設不可或缺
此次襲擊暴露了巴基斯坦空軍基地機堡建設的嚴重不足。伯拉利基地機庫被一枚“布拉莫斯”直接命中,凸顯防護設施的脆弱性。相比之下,印度近年大力投資加固機堡,部分基地甚至能抵御小型戰術核打擊。巴基斯坦需優先為F-16、殲-10CE等核心資產建設堅固機堡,輔以偽裝和分散部署,降低被精準打擊的風險。
三. 空地一體防空網絡
為彌補縱深不足,巴基斯坦應擴大ZDK-03或更先進預警機規模,升級薩博-2000,打造預警機支援的空地一體防空體系。將殲-10CE和“梟龍”Block3納入防空網絡,利用霹靂-15和霹靂-10導彈攔截巡航導彈(),可顯著提升體系靈活性。
總體而言,印度導彈襲擊雖未重創巴基斯坦空軍,但暴露的防空短板令人警醒。紅旗系列在實戰中表現不俗,但數量不足、部署失衡和末端防空缺失等問題,凸顯巴基斯坦防空體系的脆弱性。機堡建設滯后更讓關鍵資產暴露在風險中。未來,巴基斯坦需在有限預算內,優先補強末端防空、加固機堡,并完善空地一體防空網絡,方能避免“十防九空”的尷尬局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