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嚴管稀土,美國是最大輸家?現在鄰國印度主動找上門,是不是想讓我們放其一馬?
(商務部嚴控稀土出口)
最近一段時間,中美就關稅問題的交鋒告一段落,但殊不知,中方掌握的一張關鍵王牌,讓美國根本不敢對我們叫囂。
中國對稀土出口的嚴格管制,尤其是對釤、釓、鋱、鏑、镥、鈧、釔等7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的出口限制,對美國多個關鍵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
具體表現為,首先直接威脅美方核心武器生產。每架F-35戰機需消耗約417公斤稀土材料,用于發動機涂層、雷達磁體和隱身材料等關鍵部件。中國對中重稀土的出口管制直接導致美國軍工企業庫存告急,F-35生產可能被迫暫停。
(F-35戰機)
其次,美軍1000多個武器系統受影響,包括導彈制導系統、核潛艇推進裝置和第六代戰機研發項目均依賴中國稀土,美國國防部評估顯示,87%的稀土部件供應鏈可能斷裂。
美國雖擁有稀土儲備,但僅能滿足短期需求,長期依賴中國供應。中國對重稀土的精煉技術掌控程度達到全球90%以上,使美國短期內無法自主生產,導致其軍備出口和研發計劃受挫。
最后,稀土管制暴露了美國供應鏈的脆弱性,迫使特朗普政府在關稅談判中讓步,就像取消91%對華關稅一樣,不過哪怕是這樣,中方也在維持稀土出口限制,作為戰略反制工具。
通過以上分析,似乎能得出美方是中方稀土管制的最大輸家這一結論,但實際上,中方嚴控稀土,影響的不只是美國,還有我們的鄰國印度。
(稀土礦)
稀土除了在軍事中的關鍵作用,作為電動汽車和高科技產業的關鍵材料,稀土也被稱為“工業維生素”,它的供求關系直接影響著許多國家的戰略布局。
即使是揮舞著“崛起旗幟”的印度,如今也不得不思考如何應對來自中國的稀土出口管制所帶來的沖擊。如今有報道指出,中國控制著全球63%的稀土開采和90%的加工量,目前最新的出口管制措施,給印度電動車行業澆了一盆冷水。
有數據顯示,印度電動汽車市場的增速堪稱迅猛,但總體銷量與龐大的國內需求相比,還是顯得捉襟見肘。去年,全印度電動汽車售出了超過190萬輛,這個聽起來不錯的數字,其實只占到國內汽車總銷量的3.6%。更具挑戰性的是,其中絕大多數的零部件都仰賴于中國進口。想象一下,印度野心勃勃地要在清潔能源領域,成為下一個全球先鋒,但現實卻是,只能站在中國強大的稀土供應鏈的陰影之下。
(印度電動汽車充電站)
對于印度而言,這不僅僅是一個供應鏈中斷的問題,更是一場迫在眉睫的戰略考驗。雖然擁有約690萬噸的稀土儲量,但由于開采和加工能力欠缺,印度依然離不開從中國采購。
這種依賴比率,在其2024年經濟調查報告中顯示得淋漓盡致——所有的電動汽車生產幾乎都高度依賴進口,尤其是來自中國的組件。這種外部依賴,顯然與印度施行中的“自力更生”政策背道而馳。
眼下,印度似乎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是繼續依賴,還是奮發圖強實現突破?當然,印度并非無動于衷。中印雙方近期的互動就透露出了一些微妙的信號。印度駐華大使與中方官員進行會晤,討論了兩國關系及共同關心的議題。這一外交接觸,無疑映襯出印度對日益復雜國際局勢的警惕,以及在稀土問題上尋求突破的迫切心情。
(中方官員會見印度駐華大使)
那么,未來印度該如何應對這一挑戰?
首先,必須加快提升國內稀土的開采和加工能力,以減少對外部市場的依賴。這意味著需要大幅增加在這些領域的投資和技術研發投入。
其次,印度要積極推動與稀土資源豐富國家的合作,當然和中方的合作不能中斷,但同時,印度也要將美國視為前車之鑒,如果走上美方的老路,那不好意思,中方同樣可以將“稀土牌”用在印度身上。
實際上,中國在稀土領域的管理和調控,并不是想抑制其他國家的發展,而是在確保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同時,保護環境,并優化產業鏈的健康運作。與此同時,既然我們有這一優勢,當然可以合理運用,如果有國家非要對我們發難,那我們進行反制,是任何人都無法挑理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