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自分治之后,戰爭和沖突始終不斷,但是,全世界在圍觀時,基本都是“吃瓜”的心態。
而剛剛平息的這次沖突卻完全不同,可以說,通過這次沖突所體現出的兩軍裝備水平、作戰能力和作戰思想已經給全世界帶來了史無前例的沖擊。
尤其是“5·7”空戰,雖然不算是冷戰后最大規模的空戰,但其影響卻不亞于1991年的海灣戰爭。
在這次空戰中,巴空軍的殲10C在100公里外成功擊落印軍5架同代戰機。而在此之前,無論是美國、歐洲,還是俄羅斯的戰機從未取得過如此驚人的戰績。
由此,世界空戰真正正式進入“超視距”時代。
不過,內行都很清楚,在這次大勝中,巴軍裝備的4架我國制造的ZDK03預警機才是真正的“明星”。
那么,這ZDK03預警機到底有著怎樣的故事?
其性能到底如何?
而與我軍裝備的預警機相比,其到底是處于何種水平呢?
巴基斯坦的選擇
巴基斯坦在過去的幾十年間,一直是美國在亞洲的堅定盟友。
但是,在第2次和第3次印巴戰爭中,美國為了拉攏印度,明顯玩起來“平衡術”,要不是我國果斷出手相助,別說孟加拉,巴基斯坦弄不好連本土都會被印度肢解。
所謂患難見真情,實際上,從第二次印巴戰爭后,巴基斯坦就與我國建立了友好關系,并成為中美建交的秘密橋梁。
同時,在軍事裝備上,巴軍從第二次印巴戰爭后,便開始裝備我國產的部分主戰兵器,如59式坦克和殲6戰斗機。
在基辛格訪華后,中美關系得到大幅緩和,所以,對于巴中交往,美國并沒有過多干預。于是,巴基斯坦便進一步加強了與我國的防務合作,委托我國為其開發了K8教練機、MBT2000主戰坦克和JF17“梟龍”戰斗機。
但是,即便如此,巴軍的頂梁柱~空軍仍然以美制F16戰斗機為主力,我國產的戰斗機都是作為配角打輔助。巴空軍飛行員也是通過美式體系培養出來的,在作戰理念、空戰戰術方面基本和美軍一致。
隨著時代的發展,預警機成為了左右空戰的關鍵“勝負手”,擁有預警機的一方將對沒有的一方形成壓倒性的優勢。在海灣戰爭中,憑借美軍預警機的探測和調度,聯軍將強大的伊拉克空軍死死地按在地上摩擦。
必須承認,巴空軍的作戰思想始終處于世界前沿,因此,在看到預警機的強大威力后,與時俱進的巴空軍為保持對印優勢,也開啟了裝備預警機的工作。
對于巴空軍來講,美制預警機當然是首選,但是,適合巴軍的美制E2C預警機實在是太貴了。無奈之下,巴空軍把目光轉向歐洲。
在冷戰之后,歐洲各國基本都刀槍入庫,連歐洲最獨立自主的法國都采購了美制E2D預警機,所以,巴基斯坦的選擇只剩下瑞典薩博公司產的預警機~“愛立眼”。
2005年,巴基斯坦訂購了4架“愛立眼”。
客觀講,作為中型預警機,“愛立眼”的性能可圈可點。
1996年,該機進入瑞典空軍服役,其最大探測距離達450公里,對典型戰斗機的探測距離為330公里,能追蹤600個目標,航程1300公里,滯空時間為8個鐘頭,性能代表了歐洲最高水平,非常適合巴基斯坦這樣的中小國家裝備。
該機唯一的瑕疵就是使用了“平衡木”雷達天線,在飛機前后端各有60度的盲區,因此,在執行任務時,必須通過“8字”飛行,才能完成全空域探測。
在搞定這單之后,巴基斯坦沒有停下腳步,繼續向我國采購了4架ZDK03預警機。
那么,這就奇怪了,既然“愛立眼”這么好,巴基斯坦為啥不再買4架呢?
天眼之路
早在1960年代,我國就緊跟世界的前沿技術,向預警機發起過沖擊。在1970年代,我國以蘇制圖4轟炸機為載機,研制出我國第一代預警機~“空警1號”。
但是,由于當時的技術所限,預警機的核心~雷達沒能取得突破,這次嘗試只能以失敗告終。
在1990年代,我國再次啟動預警機項目,這一次,是選擇與以色列合作,使用的載機是俄制伊爾76運輸機。
結果,美國不干了,直接插手,讓以色列停止了與我國的合作。
巧的是,砸在以色列手里的這個項目被印度接盤,在這次“5·7”空戰中,印軍使用的就是“費爾康”預警機,但使用效果就不用說了。
面對這種困境,以王小謨院士為核心的技術團隊并沒有氣餒,而是在逆境中奮勇前行,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研發出我國真正的第一代預警機~“空警2000”。
而且,“空警2000”的雷達使用了相控陣體制。在雷達天線罩內,3面天線以固定方式組成一個三角形,實現了360度全空域探測。這比當時美國最先進的E3預警機足足先進了一代。
唯一遺憾的是,因為我國缺乏適裝這款先進雷達的載機,所以,“空警2000”仍然使用俄制伊爾76作為載機。
結果,項目在順利推進時,被俄羅斯卡了脖子,飛機不夠用了。最終,性能強悍的“空警2000”只生產了4架。
當然,這難不倒我們的軍工工作者。
在“空警2000”停產之后,我國使用運8和運9兩款運輸機作為載機,先后研發成功“空警200”和“空警500”兩款先進的預警機。
其中,“空警200”采用了與“愛立眼”相同的“平衡木”雷達。而“空警500”使用的則是和“空警2000”相同的固定式3面相控陣雷達。
如此,我國實現了“小飛機,大預警”的目標,預警機的發展再也不會受制于人。
因為“空警500”與“空警200”相比,在雷達安裝方式上具有先天優勢,因此,逐漸成為我軍預警機的主力機型。
而巴基斯坦在“空警500”研發成功后,也看上了這款不錯的預警機。
要說巴基斯坦為什么在裝備了“愛立眼”之后,還要采購我國的預警機?那就必須夸夸巴空軍確實會過日子。
與財大氣促的印度相比,巴基斯坦的經濟體量處于完全被碾壓的水平,軍費開支也始終如一的捉襟見肘。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所以,巴空軍非常會過日子,恨不得把1美元掰成8瓣兒花。
“愛立眼”好是好,但價格絕對不菲,而“空警500”在雷達性能與航程與“愛立眼”不相上下的情況下,價格卻低了很多。這當然讓巴空軍非常心動。
另外,與“大撒幣”的印度空軍相比,巴空軍更注重裝備的安全和實用性,有美國的“背刺”在先,巴空軍很清楚歐洲跟著美國,說制裁就會制裁。那么,“愛立眼”未來的升級和采購都將是一個極大的未知數。
反觀我國,與巴基斯坦是傳統友邦,有著幾十年的深度防務合作,巴空軍在采購我國的裝備時,其實更加放心,因此才采購了我國的ZDK03預警機,與“愛立眼”互為備份。
由此可見,巴空軍的作風絕對務實,不能保證作戰效能的武器,絕對不會采購。而巴空軍認可的武器,一定能滿足了其苛刻的要求。
2011年,我國向巴空軍順利交付全部4架ZDK03預警機,其代號為“喀喇昆侖之鷹”。
事實證明,巴空軍的這筆采購絕對物超所值,作為空中探測、指揮和控制的核心中堅,ZDK03在“5·7”空戰中立下頭功,是最大的幕后英雄。
這回,巴空軍對我國武器是心悅誠服,這才有了巴總理和軍隊高層在公開場合那不吝溢美之詞的夸贊。
好了,既然ZDK03這么厲害,那與我軍裝備的預警機相比,其處于什么樣的技術水平呢?
親生兄弟
目前,我軍裝備的主力預警機就是ZDK03的孿生兄弟~“空警500”,不過,軍用飛機的真實性能都是高度保密。因此,我們只能憑借一些開源資料來進行粗略的對比分析。
因為載機相同,所以,這兩款預警機的飛行性能、最大航程和滯空時間基本一致。
從外觀來看,兩機最大的差異就是雷達的布置方式。
為了降低成本,ZDK03的雷達并沒有采用“空警500”的3面陣列固定式安裝,而是采用兩面陣列的背靠背安裝,然后通過雷達罩的機械旋轉完成360度探測。
因此,在數據刷新和探測效率上,ZDK03肯定低于“空警500”,更遠遠低于雷達陣列更大的“空警2000”。
在雷達性能上,ZDK03至少不輸于“愛立眼”,但按照國際軍火貿易的慣例,自用款武器的性能肯定要比出口款先進。因此,我軍自用的“空警500”在探測距離、空中控制的效率等方面必定強于ZDK03。
不過,因為兩國的親密關系,這種差距并不會太大。畢竟,巴空軍對武器還是很挑剔的。
其實,預警機更關鍵的性能是在和整個作戰體系的融合方面。
我軍的體系要遠遠強于巴軍,所以,預警機不但要對有人機提供支援,還有與衛星和更多的信息化終端進行鏈接,同時,還要具備對無人機的控制能力。
因此,在通訊功能、信息共享功能、信息處理能力和體系融合性方面,“空警500”要遠遠比ZDK03先進。
這倒不是因為我國厚此薄彼,而是因為巴軍實在沒有實力建成我軍這樣更加完整,更加強大的作戰體系。
而即便是“低配版”的ZDK03及其背后“簡配版”的體系,仍然使巴空軍在面對印空軍時擁有了完全碾壓的實力。
過去,因為沒有實戰經驗,各國也帶著有色眼鏡看待我國武器,巴基斯坦裝備的這4架ZDK03到目前仍是我國預警機在國際市場的唯一斬獲。
但隨著巴軍的這次大勝,ZDK03和其他兄弟終于等來了證明自己的一天。
可以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將會有更多ZDK03的兄弟翱翔在更多國家的天空,用自己的鐵翼守護著那里的人民。
素材來源丨
觀察者網丨中國ZDK03預警機成巴基斯坦空軍主力 正式成軍服役
中國新聞網丨中國預警機“空警-500”為何被稱為“空中帥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