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初,行業媒體Evaluate發布,梳理了預計于2025年上市的關鍵創新療法。隨著2025年進程已過三分之一,我們也對這些潛在重磅療法的新進展進行回顧。在報告列出的十項療法中,有五款為小分子藥物,充分體現了小分子藥物在2025年生物醫藥創新格局中所占據的重要地位。在這五款小分子潛力療法中,藥明康德化學業務平臺很高興為其中兩款提供了賦能服務,助力合作伙伴加速創新成果轉化。面向未來,藥明康德將持續發揮平臺優勢,攜手全球客戶,推動更多創新療法早日惠及全球患者。
圖片來源:123RF
在這份報告中所提到的10款潛在重磅療法當中,已有5款率先獲得美國FDA批準,包含由Vertex Pharmaceuticals所開發,在去年底獲批用以治療囊性纖維化(CF)患者的;由阿斯利康(AstraZeneca)與第一三共(Daiichi Sankyo)聯合開發用以治療乳腺癌的Trop2靶向抗體偶聯藥物(ADC)(datopotamab deruxtecan),以及同樣由Vertex Pharmaceuticals所開發、用于治療急性疼痛的(suzetrigine)則在今年1月分別接連獲得FDA批準;而由GSK所開發的腦膜炎球菌疫苗(MenABCWY)則在2月獲批;強生開發的抗體療法(nipocalimab)在4月底獲批治療全身性重癥肌無力(gMG)。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潛在重磅療法當中,有不少具有顯著的創新性。例如,由GSK所開發的depemokimab是在3期試驗中進行評估的首個白細胞介素5(IL-5)靶向超長效生物制品。根據新聞稿,該療法可能成為僅須每6個月給藥一次、用于治療嚴重哮喘的首個獲批超長效生物制品。而Vertex Pharmaceuticals的新聞稿則指出,其NaV1.8抑制劑suzetrigine為二十多年來首個用于治療急性疼痛的新機制藥物。此外,強生(Johnson & Johnson)旗下新生兒Fc受體(FcRn)靶向單抗具有治療多種免疫疾病的潛力,獲批治療gMG之外,它還是在干燥綜合征(Sj?gren’s disease,SjD)領域獲得突破性療法認定(BTD)的首款療法。
▲2025年10款潛在重磅療法一覽(圖表來源:根據參考資料[1]整理制表)
在列出的10款潛在重磅療法中,小分子藥物占據一半(5款,占比50%);單克隆抗體療法占據2款(占比20%);而抗體偶聯藥物(ADC)、多肽藥物及疫苗各自占據1款(各占比10%)。這一分布進一步印證了小分子藥物在2025年生物醫藥創新版圖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2025年的十款潛在重磅療法
療法:Alyftrek(vanzacaftor/tezacaftor/deutivacaftor)
公司:Vertex Pharmaceuticals
研發狀態:2024年12月20日獲美國FDA批準
Alyftrek是一款下一代囊性纖維化跨膜電導調節因子(CFTR)調節劑三聯療法,該療法在去年12月獲FDA批準用于治療6歲及以上、攜帶至少一個F508del突變或其他對Alyftrek有應答的CFTR基因突變的囊性纖維化患者。在兩項隨機雙盲3期臨床試驗中,接受治療24周后,基于一秒用力呼氣量百分比(ppFEV1)數值的評估,Alyftrek的療效與獲批CF療法Trikafta相當,達到試驗的主要終點。此外,Alyftrek在降低汗液氯化物(SwCl)水平方面與活性對照藥物相比表現出優效性,這是兩項3期試驗的關鍵次要終點之一。
Alyftrek在SKYLINE 102和SKYLINE 103試驗中達到主要終點(圖片來源:Vertex公司官網)
療法:Datroway(datopotamab deruxtecan,Dato-DXd)
公司:阿斯利康、第一三共
研發狀態:2025年1月17日獲美國FDA批準
Datroway是一款由人源化、靶向Trop2的單克隆抗體與創新DNA拓撲異構酶I抑制劑(DXd),通過可裂解的四肽連接子偶聯生成的ADC。該療法在今年1月獲FDA批準上市,用于治療無法切除或轉移性HR陽性、HER2陰性的成年乳腺癌患者,這些患者曾接受過內分泌療法和化療。美國FDA的批準主要基于TROPION-Breast01臨床3期試驗的結果。分析顯示,Datroway治療組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為6.9個月(95% CI:5.7,7.4),化療組為4.9個月(95% CI:4.2,5.5),即Datroway相較于化療,可將患者的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降低37%(HR=0.63,95% CI:0.52,0.76,p<0.0001)。Datroway與化療組患者的確認客觀緩解率(ORR)分別為36%(95% CI:31,42)和23%(95% CI:19,28)。今年1月,美國FDA授予Datroway用于治療局部晚期或轉移性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突變(EGFRm)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預計將在2025年第三季度完成審評。
療法:Journavx(suzetrigine)
公司:Vertex Pharmaceuticals
研發狀態:2025年1月30日獲美國FDA批準
Suzetrigine是一種口服選擇性NaV1.8抑制劑,與其它NaV離子通道相比,它對NaV1.8具有高度選擇性。根據關鍵性3期臨床試驗的積極結果,suzetrigine在急性疼痛治療中表現出顯著效果。具體來說,在接受腹部整形手術(abdominoplasty)患者中進行的3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suzetrigine達到了試驗的主要終點,與安慰劑相比,藥物組患者48小時內疼痛強度差異的時間加權總和評分(SPID48)顯著降低,SPID48的平均差異為48.4(95% CI:33.6,63.1;P<0.0001)。此外,患者在手術48小時后的數值疼痛評分量表(NPRS)評分與基線相比也顯著降低。而在接受拇囊炎切除手術(bunionectomy)的患者中,該療法亦達成主要終點,SPID48的平均差異為29.3(95% CI:14.0,44.6;P=0.0002)。
Suzetrigine達成試驗主要終點(圖片來源:Vertex官網)
療法:Aficamten
公司:Cytokinetics
研發狀態:PDUFA日期為2025年12月26日
Aficamten是一種下一代心肌球蛋白抑制劑,用于治療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CM)。該藥物的 主要基于關鍵性3期臨床試驗SEQUOIA-HCM結果。分析顯示,與安慰劑相比,aficamten治療24周顯著提高了患者的運動能力。通過心肺運動試驗(CPET)測得的峰值氧氣攝取量(pVO2)與基線相比,在aficamten治療組增加了1.8 ml/kg/min,而安慰劑組為0.0 ml/kg/min。此外,接受aficamten治療的患者在10個預先設定的次要終點中,均觀察到了統計學上顯著的改善。FDA曾于2021年12月授予aficamten治療梗阻性HCM的突破性療法認定。
▲Aficamten達到SEQUOIA-HCM試驗的主要終點(圖片來源:Cytokinetics官網)
療法:Brensocatib
公司:Insmed
研發狀態:PDUFA日期為2025年8月12日
Brensocatib是一種口服、可逆性DPP1小分子抑制劑。DPP1是一種酶,負責激活中性粒細胞中的中性粒細胞絲氨酸蛋白酶(NSPs)。Brensocatib可通過抑制DPP1降低NSPs的活化,從而降低炎癥性疾病(如支氣管擴張)的組織損傷。這款療法已經獲得美國FDA授予的突破性療法認定,用于治療非囊性纖維化支氣管擴張。一項包含1680名成人和41名青少年非囊性纖維化支氣管擴張癥患者的 結果顯示,試驗達到主要終點,10 mg和25 mg劑量的brensocatib分別將患者的年化肺部癥狀惡化(PE)率降低21.1%和19.4%,統計學顯著并具有臨床意義。
▲Brensocatib的3期臨床試驗療效數據(圖片來源:參考資料[4])
療法:Tolebrutinib
公司:賽諾菲(Sanofi)
研發狀態:PDUFA日期為2025年9月28日
Tolebrutinib是一款在研口服、能穿越血腦屏障且具有生物活性的布魯頓氏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劑,它能夠達到足以調節B淋巴細胞和疾病相關小膠質細胞的腦脊液濃度。臨床3期試驗結果表明,tolebrutinib與安慰劑相比,可將非復發性繼發進展型多發性硬化(nrSPMS)出現6個月確認殘疾進展(CDP)的時間延緩31%(HR=0.69;95% CI,0.55-0.88;p=0.0026)。進一步的次要終點分析顯示,接受tolebrutinib治療的參與者中,確認殘疾獲得改善的患者比例(10%)是安慰劑組(5%)的兩倍(HR=1.88;95% CI,1.10-3.21)。Tolebrutinib目前正在多個3期臨床試驗中評估其治療多種類型多發性硬化的潛力。該療法在2024年12月獲得FDA授予 ,用于治療nrSPMS成年患者。
▲Tolebrutinib分子結構(圖片來源:PubChem)
療法:瑪仕度肽(Mazdutide,IBI362)
公司:信達生物(Innovent)、禮來(Eli Lilly and Company)
研發狀態:在中國用于治療肥胖與2型糖尿病治療的監管申請結果預定分別在2025年上半年與下半年公布
瑪仕度肽是信達生物與禮來共同推進的一款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GLP-1R)和胰高血糖素受體(GCGR)雙重激動劑。之前發布于 eClinicalMedicine 期刊上的一篇研究結果顯示,接受每周一次9 mg瑪仕度肽皮下注射治療的受試者從基線至第12周體重的平均百分比變化為-11.7%,接受安慰劑治療的受試者為-1.8%(估計治療差異:-9.8%;95% CI:-14.4,-5.3;P=0.0002)。安全性方面,瑪仕度肽的耐受性良好,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未報告嚴重不良事件。所有治療相關不良事件均為輕度或中度。
療法:Depemokimab
公司:GSK
研發狀態:PDUFA日期為2025年12月16日
Depemokimab是在3期試驗中進行評估的首個白細胞介素5(IL-5)靶向超長效生物制品。SWIFT-1和SWIFT-2臨床3期試驗結果顯示,試驗達主要終點,depemokimab可顯著降低嚴重哮喘患者的哮喘發作率達54%(HR=0.46,95% CI:0.36–0.59,p<0.001),這些患者具有2型炎癥特征(以血液嗜酸性粒細胞計數為標志)。此外,試驗亦達成次要終點。與安慰劑相比,患者需要住院或急診救治的臨床顯著惡化減少達72%(HR=0.28,95% CI:0.13–0.61,p=0.002)。GSK預計在2025年啟動該療法用于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3期臨床試驗。根據新聞稿,depemokimab可能成為僅須每6個月給藥一次、用于治療嚴重哮喘的首個獲批超長效生物制品。
療法:Penmenvy(MenABCWY)
公司:GSK
研發狀態:2025年2月14日獲美國FDA批準
五種腦膜炎球菌血清群(A,B,C,W和Y)占全球大部分地區的幾乎所有侵襲性腦膜炎球菌病病例。GSK的五合一MenABCWY疫苗結合已獲批的腦膜炎疫苗Bexsero和Menveo的抗原成分,可針對這五種血清群的腦膜炎球菌保護接種者。將兩種有效疫苗合并為一種的目的是幫助簡化免疫接種計劃,進而增加疫苗覆蓋率,幫助減少疾病的總負擔。在3期試驗中,MenABCWY疫苗成功達到所有主要終點,包括在免疫原性方面不劣于一劑GSK的A、C、Y和W群腦膜炎球菌疫苗,以及在對110種不同的B群腦膜炎球菌侵襲性菌株產生的免疫反應上,不劣于兩劑GSK的B群腦膜炎球菌疫苗。此外,該疫苗顯示出良好的耐受性,其安全性與上述兩種疫苗一致。
療法:Nipocalimab
公司:強生
研發狀態:2025年4月29日獲美國FDA批準
Nipocalimab是一款潛在“best-in-class”,靶向新生兒Fc受體的抗體療法。它通過與FcRn結合,讓被單核細胞和內皮細胞攝入的自身抗體不會重新釋放到血液中,而是在細胞內被降解。已有研究顯示,它可以將血液循環中包括致病自身抗體在內的IgG水平降低超過75%。它在4月29日獲,治療抗AChR、抗MuSK抗體陽性的全身性重癥肌無力(gMG)成人與12歲以上兒童患者。強生公司還在罕見自身抗體疾病、母體同種抗體介導的母胎疾病和風濕病領域探索nipocalimab的潛力。它在去年11月獲得FDA授予 ,用于治療中度至重度SjD成人患者。根據新聞稿,nipocalimab是在SjD領域獲得突破性療法認定的首個療法。DAHLIAS臨床2期試驗結果顯示,nipocalimab達到主要終點,從第4周開始,15 mg/kg nipocalimab組患者就開始獲得緩解,并在整個24周的治療期間持續增加。在第24周,與安慰劑相較,15 mg/kg組受試者在主要終點上,顯示出平均系統性疾病活動程度相對于安慰劑超過70%的改善。
▲DAHLIAS研究療效結果摘要(圖片來源:參考資料[5])
參考資料:
[1] Top 10 most anticipated drug launches of 2025. Retrieved April 27, 2025 from https://www.fiercepharma.com/marketing/top-10-most-anticipated-drug-launches-2025
[2] Insmed Provides Business Update at 43rd Annual J.P. Morgan Healthcare Conference. Retrieved January 21, 2025 from https://filecache.investorroom.com/mr5ir_insmed/371/2025-01-10-Insmed-Provides-Business-Update-at-43rd-Annual-J-P-Morgan-Healthcare-Conference.pdf
[3] Delivering strong and sustained momentum. Retrieved January 21, 2025 from https://www.gsk.com/media/11750/gsk-2025-jpm-conf-presentation-14-january-2025.pdf
[4] Insmed Announces Positive Topline Results from Landmark ASPEN Study of Brensocatib in Patients with Bronchiectasis. Retrieved May 28, 2024, from https://www.prnewswire.com/news-releases/insmed-announces-positive-topline-results-from-landmark-aspen-study-of-brensocatib-in-patients-with-bronchiectasis-302156279.html
[5] LBA0010?EFFICACY AND SAFETY OF NIPOCALIMAB, AN ANTI-FcRn MONOCLONAL ANTIBODY, IN PRIMARY SJOGREN’S DISEASE: RESULTS FROM A PHASE 2, MULTICENTER,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DOUBLE-BLIND STUDY (DAHLIAS). Retrieved November 12, 2024 from https://ard.bmj.com/content/83/Suppl_1/240.2
免責聲明:本文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觀點不代表藥明康德立場,亦不代表藥明康德支持或反對文中觀點。本文也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版權說明: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轉載授權請在「藥明康德」微信公眾號回復“轉載”,獲取轉載須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