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r.K
來源:技術領導力(ID:jishulingdaoli)
"我能力不差,業績也挺好,可為什么每次晉升名單里,總沒有我的名字?眼看著那些不如我的人都上去了,真讓人想不通..." 這是 近期 一位讀者 發 給K 哥的私信 。 K哥 看了 也是 很感慨, 我們從小 就 被灌輸“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之類 的 思想 ,以為只要埋頭苦干、拿出成績,就理應獲得提拔和重用。然而, 真實的職場遠比這復雜。領導在提拔下屬時,考量的絕不僅僅是你的努力或 報表上的數字, 還有其他一些更深層次的原則和 考量 。 比如 以下 5 類員工,即便工作再賣力,也難以進入領導的提拔名單。
01
只會悶頭干活,從不主動匯報
我們 在職場中常常看到 一些人 技術不錯 ,態度也很認真, 但 做起事來卻 像 老黃牛 一樣,只顧低頭拉車, 卻很少與人交流,更加不會 向上溝通。 這種人看上去非常“省心” ,但其實 非常 不討喜。
管理學中有個 “喬哈里視窗” 理論, 通過四個象限來描述個體在社交互動中的信息狀態 ,即開放區(自己知道且他人也知道的信息)、盲點區(自己不知道但他人知道的信息)、隱藏區( 自己知道但他人不知道的信息 )、未知區(自己和他人都不知道的信息)。 該理論認為, “盲 點 區” 和 “隱藏區” 會 極大的影響 團隊 效率和 協作能力, 同時還會 直接影響 成員之間 信任 關系 的 建立。 根據多年 的 管理經驗, K哥 認為之所以出現這一現象,主要因為兩個認知誤區:
1、主動 向領導匯報工作, 就是 邀功
一些技術崗或理工直男,尤其容易有這種想法,他們通常秉持“代碼 /結果 會說話”的理念, 認為主動向領導匯報工作就是變相邀功、討夸。其實這種想法是非常狹隘的。
主動 向領導 同步工作 , 最大的意義是 通過結構化的信息傳遞,讓領導 更 清晰 地 掌握 你的 工作進度、風險點和資源需求。 如果你領受一項重要任務后,便 石沉大海,杳無音訊,直到截止日期才帶著 所謂的“ 成果 ” 出現。這期間,領導對項目的進展一無所知, 也 無法向上級同步信息 ,可以說 整個過程都讓你 捏一把汗 , 試想 你是領導你樂意嗎?
2、領導 了解我的工作,是想 更好的“控制”我
這也是部分職場人心里常有的“小劇場”, 其實領導之所以 重視下屬的主動匯報, 更多的是 需要基于準確的信息來 調配資源、 管理風險 、作出決策 。主動匯報 ,恰恰 是下屬提供這種關鍵信息輸入的主要途徑。 而 缺乏 這種同步和溝通,等于讓領導眼前“一抹黑” ,失去所有作出判斷和決策的基礎,自然也就失去了對工作的 掌控感和 自身的安全感。換位思考,有 哪個領導 愿意有這種體驗?
02
刻意保持距離的“職場變色龍”
職場中還有一類人,他們八面玲瓏,見人說人話,見 鬼說鬼話,尤其擅長揣摩上意,誰得勢就依附誰,誰失勢就疏遠誰, 像極了自然界的變色龍。 但, 你以為的“靈活應變”, 其實 在領導眼中可能 就 是“缺乏忠誠”。
社會學中的“群體認同理論”指 出,團隊成員的穩定性、 一致性 、和歸屬感 是組織凝聚力的基礎。 而 那些 習慣 見風使舵 、狡兔三窟的人,很難真正兼容于組織,也 很難 獲得領導信任、有大的發展。
歷史上,三國時期的 呂布堪稱 “職場變色龍”的典型代表。他武藝高強,素有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的美譽,然而其立場之不堅定令人咋舌。起初,呂布認丁原為義父,卻在董卓用赤兔馬等財物誘惑下,親手斬殺丁原,轉而投奔董卓,又拜董卓為義父。后來,為了貂蟬,他再次倒戈,與王允合謀誅殺董卓。這般反復無常的行徑,使得他在各方勢力中都難以獲得真正的信任。盡管他擁有一身非凡本領,卻始終無法建立起穩固的勢力,最終落得個眾叛親離,被曹操擒殺于白門樓的下場 。
領導用人,除了能力,更看重“可靠 ”。一個立場不堅定、缺乏原則的下屬,很難獲得領導的真正信任。 任何 領導需要的 都 是能夠貫徹指令、在關鍵時刻能頂住壓力、值得信賴的左膀右臂,而不是一個隨時可能因為一點風吹草動就改變立場甚至“反水”的投機者。
03
憑借自己的能力和資源
拿捏領導
不可否認,職場中確實有些人,具備某些 稀缺能力或掌握一些 關鍵資源,這讓他們在團隊中顯得 非常重要,甚至不可或缺。但如果有人 錯誤 地將這份“不可或缺”當作了與領導討價還價甚至“拿捏”領 導的籌碼,那同樣可能走上 一條“不歸路”。
說一個K哥親身經歷的故事。當年我剛到一家新公司,就要帶團隊改造一個 運行多年、支撐核心業務但技術架構陳舊、文檔嚴重缺失的系統。 當時 團隊里只有一位 姓陳的 資深工程師對其內部邏輯、接口和 各種 “坑”了如指掌。 自然,老陳 也 就成了這個項目的中堅力量。
在此過程中,老陳 深知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就在薪酬、工作時間等方面向 我提出 了一些 特殊要求。鑒于老陳的能力和資歷,我并不是不 能接受他的 要求,也明確告訴他,等這個項目結束了, 他的貢獻剛好是一個讓大家信服的理由,我一定會滿足他的要求 , 為他 走 相關流程,但目前這個項目比較緊急,還是先集中精力把工作完成。
我說的是實話,但老陳卻認為我在敷衍他,還多次 在項目關鍵節點暗示,如果 他的 要求不能盡快得到滿足,就隨時可能因為“各種原因”退出當前項目。 看了他的表現,我做了兩件事,第一,申請了一筆項目獎金,先發他一部分,讓他有動力繼續把活干下去。第二,馬上讓圈子里的朋友,推薦有類似項目經驗的候選人。不到一周,就招進來一個 合適的新人 ,大概幾天的時間,新人就摸清了門道,基本可以接手老陳的工作了。這個時候老陳也變得配合多了,不再三天兩頭提新要求。 等 項目結束后,我有沒有留下老陳,你們猜?
在職場中,你可以有自己“獨特”的 價值體現 , 這是好事。但你不能 把 這種“價值” ,變成對 領導的 “威脅與綁架”。仗著自己手里有幾張“王牌”,就動輒以離職、撂挑子相威脅,要求特殊待遇、破格提拔或超額加薪。這種行為, 既暴露了這個 人 的短視和格局 不足 ,同時 也是 在挑戰領導的權威和管理底線,而且這種人很可能食髓知味,“拿捏”領導一次,就可能有第二次、第三次 …這樣的下屬 對領導來說,最好既不能慣,也不要 留。
04
不把領導放在眼里
經常越級匯報
很多人 都聽過這個故事:某一年, 一名 剛進華為的北大畢業生 , 為了顯示自己的才華, 給任正非寫了一封“萬言書” ,大談華為的發展和戰略 。對此, 任正非 的 批復 是 :“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議送醫院治療;如果沒病,建議辭退。”
很多人都從“不了解情況,就敢妄言戰略 大計 ”這一角度對北大生展開批評。其實 他 還犯了 另一個職場大忌:越級匯報。 一桿子捅到任總那里,即使他 的觀點有 些道理,這種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K哥從以 下幾點做些 簡單說明:
首先,公司設立管理層級,是為了明確職責分工,確保信息能夠有序傳遞和過濾。 每一層管理者都有其特定的管理范圍和職責。越級匯報直接打亂了這個鏈條,可能導致信息在高層泛濫,使高層領導陷入事務性細節,無法聚焦戰略;也可能因為信息未經有效篩選和核實,導致決策失誤。如果所有人都越級匯報,整個管理體系將陷入混亂。
其次,這種行為是對你直屬領導權威和能力的公然挑戰和不尊重。 它會讓你的直屬領導感到被架空、被否定,極大地打擊其管理積極性,并嚴重損害他對你的信任。試問,哪個領導會欣賞一個總在背后繞開自己,向上“打小報告”或“搶功勞”的下屬?即使你反映的問題是真實的,這種方式也往往會引發直屬領導的反感和戒備。
另外, 從更高層領導的角度來看,他們通常也不喜歡下屬越級匯報。 這不僅占用了他們處理更宏觀事務的寶貴時間,也常常讓他們陷入處理內部矛盾的尷尬境地。一個成熟的高層管理者,通常會傾向于維護既有的管理架構和下屬的權威。即使他們認同你反映的問題,也多半會先將問題反饋給你的直屬領導去處理,或者在私下場合進行溝通,而不是公開支持你的越級行為。
職場是一個極其尊重規則、秩序和流程的 場域, 頻繁越級匯報,往往是一個 人職場情商和政治敏感度不足的表現。它表明當事人可能不理解組織的運作邏輯, 也不懂得尊重他人感 受, 缺乏在復雜人際關系中妥善處理問題的能力,自然也就很難 被 提拔重用 。
05
把領導當墊腳石,不懂感恩
最后這一類行為,可以說是職場中最傷人品、也最容易斷送長遠前程的 一種。有些人,在職業生涯早期得到了某位領導的悉心指導、關鍵提攜或 大力舉薦,才得以快速成長并晉升。然而,一旦他們羽翼豐滿,職位與曾經的“恩師”平級甚至更高時,非但沒有絲毫感恩之心,反而可能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開始刻意疏遠、排擠,甚至運用手中的權力打壓這位曾經的引路人。
這種“過河拆橋”、“翻臉不認人”的行為,挑戰了基本的為人之道。領導在提拔一個人時,除了對其能力的認可,往往也包含了情感的投入和期望,希望被提拔者能成為自己得力的臂助,甚至是未來的依靠或同盟。 而那種 忘恩負義的行為,不僅讓這位老領導徹底寒心,也會在整個組織和行業內迅速傳播開來,嚴重損害當事人的聲譽。
因為這種行為 直接違背了社會文化 中的“互惠原則”。知恩圖報,是維系人際關系和社會信任的重要基石, 一個連曾經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人都能打壓排擠 ,其他人自然會對其人品打上巨大的問號,誰還敢真心與之交往?誰還愿意在未來給予他幫助或機會?
職場圈子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你的所作所為,很容易被他人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不良的口碑一旦形成,將極大地限制你未來的發展空間。當你需要更高層次的 人脈支持或遇到困 境時,可能會發現自己早已失去了他人的信任和援手,甚至還會遭到老領導或其他了解你的人的反擊和報復。
英國詩人雪萊 說過: 品格可能在重大時刻中表現出來,但它卻是在無關緊要的時刻形成的。 職場是一場考驗綜合素質的長跑,決定你能抵達何方的, 不僅僅是奔跑的速度 ,還在于你的韌性耐力、策略智慧以及更為重要的德行品格, 希望大家都 能 擁有美好的人格和 前程。
號主簡介:Mr.K,黃哲鏗,「頓悟山丘」創始人,科技博主,曾擔任海爾、中通快遞、1藥網技術高管,著有《技術人修煉之道》《技術管理之巔》。分享:AI產業觀察、企業AI應用實踐、領導者成長。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